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八章 电影大史记 2 (第2/2页)
刘德桦,《妖夜回廊》的吴彦祖,《ptu》的任达桦,《盲井》的褚青。 如果没有后边那货呢,结果就比较清晰,吴彦祖、任达桦纯属陪跑,保准是华仔和伟仔角逐,而伟仔的几率还要大一些。 甚至说,哪怕他的片子不是《盲井》,随便换成另一部较优秀的电影,众人都不会如此纠结。 你想啊,人家靠这片子摘下了柏林首位华人影*帝,现在回到华语圈,却拿不到任何荣誉,也不怕被喷死! 更何况,他在片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完完全全的爆种,并非徒有虚名。 所以呢,这就有太多变数了,无论组委会,媒体,还是影迷。心情都一个字:愁啊! 至于第二,即是本届金马奖的评审团制度。 目前亮相的有八位:王童(台湾导演)、鸿鸿(编导)、李烈(演员)、陈博文(剪辑)、梁良(影评人)、卢非易(学者)、骆以军(作家)、曾江(香港演员)。 而组委会不知抽什么风,今年非要搞点新花样,又在决选阶段引入了三位海外评审:珍琵琳(英国动画导演)、莫妮卡?楚特(德国纪录片导演),以及晖峻创三(日本东京影展选片人)。 这就奇葩了,因为每个奖项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群众基础,金马奖就是面向所有华语片,金像奖就是香港电影,都很排外。 组委会如此一搞,自然惹得一票人不满。但他们更心塞,不改革被骂,改革仍然被骂,那还是变一变的好,不能烂死在锅里。 其实呢,别提金马,就连坚持本土化二十年的金像奖,到2014年的时候也撑不住了,同样引进了海外评审。 无非。形势不同而已。 …… 褚青摆脱了记者之后,便松了一口气,颠颠爬上楼。 他当然不会不晓得消息,只是托辞罢了。那种问题怎么答啊,说什么都得罪人,并且次日爆头条: “《青仔被问获奖面露神秘微笑已然成竹在胸》” “《青仔豪言三年两座影*帝我志在必得》” “《青仔大谈柏林与金马差别意指评审团要擦亮眼睛》” 噫,想想就逗比! 实际上。他并不怎么紧张,颁奖礼要12月份举办,还一个多月呢。想太多又没个卵用。目前就打算好好歇着,养足精神在年尾拍《爱神》。 说起这部电影,王佳卫也真是神奇,至今没露面,没开会,没讨论过角色,一切放养。以至于,他连巩丽的联系方式都不知道。 导演太任性,演员自然悲摧,而鉴于这位大神的履历太过澎湃,他还特意咨询了梁朝韦,以便心里有个底。 伟仔可是老实人,不会撒谎,所以啥也没说,只是一脸苦逼的看着他。 啧,褚青瞬间就领悟了:王佳卫是个可以让你欲仙欲死的家伙! “呼……” 此时是上午十点钟,外面阳光明媚。他窝在沙发上,娴熟的吐出一口烟,看着那烟圈变大,轻淡,最终消散。 他来此两年,很多习惯不知不觉有了变化,就比如抽烟,香港的烟多是外国牌子,万宝路,健牌,沙龙,圣罗兰之类,大陆品牌的中华居多,连条玉溪都难找。 开始特不适应,后来也板正了,尤其喜欢万宝路的一款黑冰爆珠,白烟嘴,口感润滑,还有股凉凉的薄荷味。 不过哩,阿关曾经很认真的劝过他,说男人经常抽薄荷烟,里面有种物质对性*功能不好。 擦! 丫当时就把兜里那盒烟扔了,妥妥改抽骆驼。 “呼……” 褚青又吐出一口,随手捻灭了烟头,拿起电视遥控器按了两下,很快又关掉。接着,他慢吞吞的爬回床上,抱本书看了几分钟,依然没心思。 “啧!” 他不由咂巴了下嘴,今天不知怎么的,似乎做不进去事,总感觉不安稳。 据说古人管这叫,心血来潮。 而就在他刚想闭眼睛眯会的时候,却听“叮铃铃”一阵脆响。褚青摸过电话一瞧,还是个生号,便接道:“喂?哪位?” “小褚!”那边的声音有些耳熟。 “……” 他顿了顿,迅速反应过来,道:“哟,吴局长,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没听出来。” “呵呵,没事。” 对方笑了两声,问道:“最近如何?” “呃,都挺好的,谢谢您惦记。”他摸不清来路,便有一搭没一搭的打哈哈。 俩人闲聊了数句,吴科才谈到正事,道:“今天是有件事麻烦你。” “您别客气,您说。” “是这样,局里近来有了些新想法,想找你们交流交流,你帮忙联系一下。” 褚青微怔,小心问道:“那个,您透露透露,都找谁啊?” “嗯?” 吴科好像很意外他的迟钝,笑道:“找你觉得应该找的,一个都不要少!”(未完待续。。) ,无弹窗阅读请。睡觉会变白的文艺时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