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87_第741章 开工前的准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1章 开工前的准备 (第1/2页)

    离别总是悲伤的,梁欢降下车窗,向所有人挥手。

    曾经的他,在这里被人嘲笑,没人愿意搭理。但现在不一样了,他解决了所有人吃饭的问题,他成了这些人的恩人。这些人也忘记了他曾经的不堪,用感恩的心来对待他。

    十几天的时间,梁欢和这些人也有了感情,说不难过,那是不可能的。

    家属院的人一直送到了马路上,看着皇冠的尾灯消失才回去。

    车上,梁欢叹了口气,擦了擦有些发红的眼睛,看向窗外黑沉沉的大地。

    这次回来,还想着一举三得呢,结果什么也没办成。曼丽又不想跟自己在一起了,婚也没离成,青化厂的事儿也被叫停了,一场徒劳!

    七八个小时之后,梁欢回到了省城。回来第一件事儿,他先去开发区看了超级工厂。

    基本上已经完工,西门子的安装团队也走了,按照既定时间开工没有任何问题。

    有意思的是,近一个月来,西门子的安装团队在安装调试的时候,特意拉上了警戒线,不准现场有任何人接近。

    这就是国外典型的垄断思维!

    它盼着你发展不起来,它要长久的享受高技术带来的高利润。但他们不知道,越是这样,我们越能发展起来。没有什么能够难倒我们,你垄断,就给了我们突破的动力!

    我们国家的第一座核电站,这时候已经开始建设了。核聚变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但有个不起眼的东西,我们生产不了。

    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就是核电站的密封圈!

    密封圈大家都见过,但核电站的密封圈跟平时见的完全不一样。首先,这东西不起眼,但有四米多高,而且是金属的,加工精度要求是纳米级别。

    也就是说一粒灰尘落上去,都会影响它的密封性。

    四米多高的密封圈,纳米级别的精度,还要承受两千四百度的高温,可以想象其严苛程度!

    当下国内生产不了,唯有进口才能解决核电站的密封问题。

    那这个密封圈多少钱呢?

    三百多万!

    而且,交易之前你要付全款,什么时候发货,得看我心情。每年涨一次价,涨多高,也看我心情。咱们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只能认宰!

    伟人说过,落后就得挨打,一点不假。

    后来核电站的密封圈被咱们的一位下岗职工解决了,历行根历大佬。

    历大佬不信邪,卖了所有家产研究密封圈。2011年的时候,历大佬成功了。经过五年的比对,国外的密封圈每年渗水五滴。而历大佬的密封圈,五年两滴!

    外资企业慌了,开始降价。

    降到多少钱呢?

    三十来万。

    三百万比三十万,足可以看出技术垄断的利润有多高。关键是我们有主动权了!跟这个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大家都知道的盾构机,以及冬奥会的造雪机等。

    国外实行的是单边主义,所有的利润应该是我的,你只配购买。而我们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单边主义是行不通的,双边共赢才是最长久的。

    就像是一条公交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