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0章 独行的人 (第2/2页)
幅画小心地收好在竹篓里,带上几块快发霉的干粮,背着竹篓离开了这里。 去的方向,正是明月城。 山间,枯叶飘落,他迈着坚定的脚步穿梭其中。阳光照耀,虽一身褴褛,但他脸上却显得有几分圣洁。 这人正是学宫大比时有着“小画圣”之称的庄玄澈。 自从见过素描这种写实的技法,庄玄澈深受启发,想开创出一种新的风格。诸多经历之后,现在他的画一改之前的风花雪月,闲适优雅,逐渐变为了市井风俗,人物写实。 大比结束后,他回过一次上京,向当代画圣徐蓝生说过自己内心所想,但徐蓝生却并不看好他的想法。 首先市井风俗为文人所不喜,文人更偏爱一些高雅意境深远的东西,最关键的是,上面的人甚至皇帝也可能不喜... 一些写实的东西大都是记载民间疾苦,上面的人谁想皇帝看到这些苦难呢... 所以徐蓝生不支持庄玄澈的想法,但庄玄澈一意孤行,辞别徐蓝生后,只身一人北上游历。 他不畏艰难,一路向北,甚至到过北定府胡人的地盘,还去过正处战乱的北阳府几个州城,期间遭遇了多次生命危险。一路走来,他边看边画,记录了很多北地的惨状,胡人的暴行,他现在背着的便是这些画。 为了画一些房屋建筑,庄玄澈还另辟蹊径,用了界尺和引线来帮助画一些规整的直线建筑、棱角等。 庄玄澈无愧为画道的天才,其实用界尺和引线的画法在古代称为界画,前世诞生于西晋时期。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在宋朝就是属于界画(现代归纳为风俗画,古代没有风俗画的归类)。 不过在文人眼里,因界画需要一堆辅助工具,显得“匠”气很重,所以历史上的地位一直不高。明清时期界画画家受到很大排斥,结果逐渐消亡了,这也是为什么《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在宋朝籍籍无名,因为张择端便是专工界画的。 可大雍并没有界画啊,可以说庄玄澈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界画的流派。 庄玄澈最初的想法是实现画道的突破,但一路行来见过了诸多民生疾苦,心态早就发生了变化,现在他只想用他的画警醒世人,告知朝廷和天下胡人的野蛮和北地人民的水生火热。 现在他准备回去了,他想着就算人到不了上京,也要把画送去,所以他想去找洛擎苍。不过官道被胡人重兵把持,他只能从山间小道上绕过去。 一番波折,庄玄澈终于来到了明月城前。 这段时间并未起战事,很多难民看到一线生机,从各种山间小道涌向了明月城。现在明月城墙外已经来了不少难民,看样子还有增加的趋势。 洛擎苍知晓后,知道不收留这些人早晚会被胡人射杀,和副将一番商议后,令军卒用吊篮把下面的人一个个吊了上去。 当然,这些人很可能有胡人的奸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由红衣卫登记在册查探清楚。 庄玄澈看着这些难民以及城墙下已成枯骨的烧焦的尸体,又是长长一叹,当即拿出画笔... ...白泽来时的我的侯府傲娇才娘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