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 面见建文 (第2/3页)
声音:“爷爷身处一层,他却高卧九层,不若让孙儿出去找些木材,便放上一把火,看他下不下来?” 此时塔顶九层处,一名披着纳衣的中年僧人,手中不断转动着念珠,正闭目打坐;和尚身侧,一名略腮胡子的大汉腰悬钢刀,肃立在一旁。 木塔并不隔音,李煜说话也故意使了手段,刚刚那句放火的话,此二人也听到了。 和尚嘴角微微抽动,身旁大汉的手不自觉得摸到了刀柄上。 “莫要胡说!”朱棣训斥一句,心情却稍稍安定。 李煜是故意如此说,开个玩笑,缓解一下老爷子紧张的心情嘛! “爷爷想好跟建文帝说些什么了吗?”李煜轻声问道。 “未曾想好,爷爷拿不定主意。”朱棣面色苦恼,事到如今,他还在杀与放之间踌躇。 “建文帝敢来,便是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杀与放,他倒是不在乎了。” “他做了和尚,看样子佛法修的还可以,爷爷不妨慢慢想,孙儿先上去打探一番如何?” “……也罢,但不可无礼。” 朱棣稍加思索便答应下来,至于太孙会遇上危险?不可能!纪纲带着上百逆贼都奈何不了他!那事过后朱棣早就打探清楚大孙子的武力值了! 对建文帝或杀或放,那是老爷子考虑的事儿,即便是放了,李煜也有自信,建文帝翻不了天! 而上去见建文帝,李煜没有别的心思,纯属好奇而已! 真的只是对这个千古奇葩皇帝的好奇而已! 老爷子是千古唯一一个以藩王造反夺了皇位的人,朱允炆自然是唯一一个被藩王起兵赶下皇位的皇帝了。 飞龙骑脸的局,硬生生的被这位玩输了! 更奇葩的是,他还不是那种鱼肉百姓,只顾自己享乐的昏君! 他只是蠢,并不是坏!或者说,他的坏只是对叔叔们坏!他对那帮子文臣可好得很,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不少读书人每每提及建文皇帝如何如何。 他也曾锐意改革,想一改洪武年不合理的苛政。 他只是被儒家忽悠傻了,言必称古,崇尚周三代而已!却不顾及大明的实际情况。 他的改革,看起来很提神,却偏偏把士农工商勋贵藩王得罪光了,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与其说他是被燕王赶下皇位的,倒不如说他是自己把皇位生生作没的。 若是他延续洪武年间的规矩,十个燕王造反也给平了!或者说,把建文帝从皇位上换下来,牵条狗上去,燕王都不可能赢! 李煜甚至怀疑,老爷子当年以八百亲卫起兵造反,压根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打进应天夺了皇位,最大的可能只不过是临死前疯狂一把,让世人记住他燕王之名而已: 他燕王是战场上的大将,只能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可就没想到,建文帝这么能作,也如此之蠢! 优柔寡断,临阵换将,信了黄子澄的话,撤了小败一场的耿炳文,换上了战神李景隆。 李景隆的骚操作来了! 北平保卫战,瞿能攻进了张掖门,眼看着就能端了燕王老巢了,李景隆下令撤兵;郑村坝之战,南军战事稍有不利,李景隆迅速领兵后撤,把数十万人的辎重留给燕军,还未通知攻打北平的南军军队;白沟河之战,燕军几近覆灭,这时一股旋风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南军大乱,燕王抓住机会,奇袭南军后阵,此役,夺了南军辎重,招降南军十万。 那可是帅旗的旗杆啊,胳膊粗的木头,拿斧子砍都得砍一会儿,能被风吹断? 此役之后,李景隆被撤换,换了盛庸,可燕军也发展起来了,双方互有胜败,燕军却始终被压缩在北平、保定、永平三地。 建文三年冬,燕军绕过盛庸,直扑应天,拿下灵璧,渡过长江。时应天城中有兵二十万,凭借应天坚城,固守待援,等待勤王大军即可;可偏偏这时候朱允炆也不知信了谁的邪,竟命李景隆守金川门。 果然,李景隆不负众望,燕王一至,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 建文帝还在宫中等着勤王大军呢,一回头,四叔打进来了!只能点上一把火,剃了光头,换上僧袍溜之大吉了。 如此奇葩的皇帝,如此被儒家忽悠傻了的皇帝,老爷子竟然担心自己死后建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