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1.画外的因果,庆功宴 (第1/3页)
感谢了各位领导,感谢了学院,感谢了老师和师门的兄弟姐妹,感谢了朋友同事,感谢了学生和家长,感谢了每一位幕后工作人员,感谢了每一个到场的宾客。 李安每一声致谢都发自内心,谢谢这群人陪他共度了一个他人中的重要时刻。 最后他想邀请陈璇上台与他一同谢幕。 没有傅天鸣和文晓,今天的音乐会一定不会有那么多的精彩反转,可如果没有陈璇自始至终的用实际行动去鼓励他参加比赛,大概就不会在这个时间节点有那么一场音乐会。 说的在直白点,没有新海杯的成绩,李安就不会有这场音乐会。 没有陈璇的支持,他大概也不会直面公开组别赛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高校组。 从他决定参加公开组的比赛到今天的音乐会成功举办,不长不短三个多月,期间陈璇兼顾个人生活工作的同时无微不至的关注着他的起居饮食状态等等等等。 就是为了给他创造一个相对更舒适的环境去练琴。 说来只是一句话,实则不然。 成年人的爱情不同于青春时期的年少轻狂,两人相识一笑,情投意合,便可山盟海誓,互许终生。 步入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变得行色匆匆。 人生的主旋律也不再是只有感情,更多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它们零零散散,无孔不入。 此时的爱情,更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包容,尊重和支持。 陈璇没有什么恋爱经验,也不懂什么男女相处之道,甚至来到蓉城开始工作之后才渐渐开始去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但每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对待人和事的看法。 从同事到朋友,从朋友到情侣,在李安身上她看到了一个积极生活、努力热爱自己所爱的鲜活人物形象。 李安对钢琴的喜爱大概只有她能切身的感受到,枕边的一摞摞乐谱,钢琴琴板上每日必须洗换的擦琴布,每每看到李安认真擦琴时的认真模样,陈璇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对于自己手中二十万的乐器她都没有细心到这种程度,李安的这台琴,不过是一台昱东退役下来的学生用琴,二手处理不过三五千块钱。 这些不足对外人道也的点点滴滴就发生在她生活中的每一处角落。 去参加你想参加的比赛吧。 你值得。 作为女朋友,陈璇除了在语言和态度上给予最大支持,剩下的也就是生活上的琐碎了。 她深知无论参加比赛也好,开音乐会也罢,练琴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得心应手的曲目在手,一切都是空想奢谈。 所以这三个月来她努力学习做家务,做饭,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出门次数。wap..OrG 只为李安能在工作之余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当中。 只要对方需要,她很乐意去做些什么,当对方不需要时,她也不会跨越某条界限搅扰到对方的私人空间。 这不是盲目的向左向右,是两人相处之间积累下的信任。 建立在这份信任之下,昨天李安叮嘱她不要再专门给他准备花束了。 「有这钱咱们去外面吃顿饭他不划算吗。」 她觉得有道理,所以她今晚什么都没准备,虽然看着一波又一波人上台给李安送花的时候她有点后悔。 建立在这份信任之下,今晚本该出现在后台的她,全场都留在了观众席。 下午在休息间的时候,李安并没有说让她留在后台陪他,那她就明白了,李安想让她在台下听这场音乐会。 于是她就认真的听了一整场,听完之后她更加坚定今年必须给李安换台琴的想法。 后面的返场曲是她没有想到的,尽管参与了小部分拍摄,但她和现场观众一样,之前并没有看过。 总体看下来,挺棒的一个记录短片。 立意也很不错,只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略微过于艺术化了。 银幕中所展现的李安生活状态不及真实的一半,这点让她这个资深的「李安粉」微微感到一些不适。 不过,毕竟视角不同,她的感受不重要,能得到观众们的认可就好。 刚才听到现场连连不绝的拍手赞叹声,她心里着实开心。 她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场音乐会认识李安,记住这个名字,道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李安在蓉城的名气越大,对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就越有利。 作为一名曾经的艺考生,她很赞同李安刚才鼓励艺考生们的话。 路是自己选的,就要自己负责。 学艺一途,任重道远。 返场曲看完了,李安的谢幕词也说的差不多了,没有提及到她也实属正常,这样的场合带一嘴女朋友确实不太合... 正想到这,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