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3章 卖个好价钱 (第2/2页)
她双目放光,自信洋溢的样子。 还说如果她能做出来,不仅是她,就是赵家村也会上一个台阶。 因为产量有限,很能卖得起价钱。 这话让苏小七笑的弯了眉眼,赚钱的事不干才傻呢。 说干就干,苏小七根据早年间做藕粉的经验开始在家捣鼓。 赵小竹和沈小妹听说她要做藕粉,各自请了假,回来帮着她一块儿做。 陈锦娘知道苏小七又要捣鼓新东西了,自然是乐见其成。 文婆子瞧着赵小竹最近绣技进步神速,也乐意放她几天假。 而且那个藕粉别人不清楚,她却是晓得的。 只有京城那些世家贵族才能吃得起的珍稀玩意儿。 要是苏小七能做出来,可是厉害了。 有了帮手,苏小七信心十足。 跟她们解说起做藕粉的步骤来。 一共有五步。 一“洗”,把藕洗干净,切去藕节、烂藕梢,就连藕段塞泥的孔洞也要用筷子通洗干净。 第二便是“擦”,用搓板在木板内把藕断擦成糊状,置于石磨上磨成浆液,磨时要边提藕丝边加水,使磨出的浆液均匀细腻。 第三步“滤”,其实就跟磨豆腐是一样的。 把磨出来的藕浆液与藕浆渣分离,再用石头压住。 反复几次后,去除袋中藕渣。 第四步“沉”:藕浆充分搅拌后,静置三个时辰以上,除去上层的清液浆,沉淀下的粉团就是湿藕粉了。 这还不行,还有最后一步“晒”:铲去湿藕粉表层浮渣,然后将湿藕粉块切成片或刨碎摊在竹上曝晒,晒到一触即粉碎为止。 “哇,好厉害,原来藕粉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沈小妹惊喜地感慨。 这个玩意儿她也只是听说过罢了。 苏小七道:“这是最后一步,但尤其要注意,不要进了沙子和杂质。” “晒干了是不是就好了?”赵小竹心里惦记着她师父跟她说过的做好了带点回去让她尝尝的话。 “差不多了,我加了些白糖,做成这纯藕粉。” 苏小七指着色泽洁白的藕粉,脸上喜气洋洋。 用了三天时间,她们三个将一板车五百斤的藕段全制成了藕粉。 一斤藕只得了一两不到的藕粉,算下来,五百斤一共才得了四十斤。 “啧啧,难怪陈婶说这玩意儿贵如银钱。一两银买不到一两粉。 费力气又费心思,不容易。”沈小妹一阵感慨。 赵小竹也是连连叹气。 这可比绣花难多了,也只有小七姐能想到怎么做吧。 “来,这两天大家都辛苦了。这里共四十斤,我要送十斤给顾先生,存十斤。 你们每人拿两斤去,再送一斤给外祖父,留几斤给婆母和外祖母吃用,再拿十斤去铺子里卖。” “这个怎么卖?”沈小妹试探着问道。 “十两银子一斤?”苏小七也不太清楚这个时代藕粉的价格,试探着给了一个价。 给完之后她也没谱。 沈小妹和赵小竹一脸难言的模样。 不用说,是觉得贵了,贵的离谱。 十两银子什么概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一套四间房的院子。 大家都不说话了,一直在院子看书的沈昀开口了:“贡品藕粉十两也便宜。” 这话绝了,一语双关,苏小七听懂了一脸兴奋,忙不迭地跑到沈昀面前。 让他画个花样子,她要弄个漂亮的包装盒装着。 到时候就跟月饼似的,别说十两了,一百两也卖的起。 买家她都想好了。 还是沈昀提醒的。 试问绵州城这种偏安一隅的小地方,有谁知晓这贡品藕粉,那自然是京城来的永安侯夫人黄莲。 她只要想办法把这藕粉往她面前一送,保证卖个好价钱。青团子的充钱后我带着物资穿种田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