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七章 何论槛内槛外? (第4/4页)
越、明澈:“富贵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是谓,纵有千年铁门槛,不过终须一个土馒头。” 当年她父亲为苏州织造,她家也曾富贵荣耀一时,如今家道中落,寄人篱下,何尝不是富贵荣华,不可常保? 听说西府袭爵二人为朝廷拿捕、讯问,正是应着这么一句。 贾珩轻笑了下,道:“纵有千年铁门槛,不过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话,倒颇得几分玩味。” 邢岫烟放下茶盅,凝了凝秀眉,看向二人,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这二人隐隐在打着机锋。 想了想,轻声道:“妙玉师父以前就常言,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唯喜这两句的。” 妙玉面色幽幽,道:“我虽出身官宦,但如今已为槛外之人。” 贾珩放下绿玉斗,接话道:“可我也并非槛内之人。” 妙玉闻言,凝眸看向那少年,目光微亮,他果然是……她的知己。 贾珩抬眸看着妙玉,须臾,说道:“枯荣兴衰,诚为天地至理,不可常保者,岂止富贵荣华?日月星辰,尚枯寂凋亡,长生久视也不过镜花水月,你我芸芸众生,存身此世,不过取刹那芳华四字,何论槛内槛外?执着于此,反而落了下乘。” 这世界就没有永恒不朽的东西,宇宙尚会热寂,如以宿命论,那么万物最终都会凋亡。 而贾珩之言,无疑让妙玉心头一顿,何论槛内槛外?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度格局? 嗯?反而落了下乘?谁? 念及此处,妙玉面如清霜,语气淡淡道:“故佛曰,唯四大皆空。” 邢岫烟听着二人叙话,手中的茶盅顿在嘴边,恍若“吃瓜”群众,唯有恬静、闲谈的眉眼浮起一抹思索。 贾珩看向妙玉,打量了下,问道:“师太既如此了悟,缘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连饮茶之水,都要汲汲无根之水,茶具更是精美奢丽?” 说着,将触感莹润的绿玉斗轻轻晃了晃,炫着烛光,色泽翠丽。 妙玉:“……” 合着与她论道是虚,取笑她才是真? 直想一把夺过绿玉斗。 惜春先看了一眼妙玉,而后又看了一眼少年,不知为何,心头就有着几分好笑,道:“珩大哥,妙玉姐姐原是官宦人家,不为权贵所容,方流离江湖的。” 妙玉一听“姐姐”两字,脸颊微热,这时候,提什么姐姐,更不是说她所谓修行只是欺世盗名? “我知道,故妙玉姑娘才觉,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道尽人生至理,家中遭逢大变,有此感慨,人之常情。”贾珩说道,事实上原著中的惜春何尝不是如此? 妙玉贝齿抿了抿樱唇,怔怔看着那少年,分明是被说中心事。 邢岫烟看着正在说话的二人,隐隐明白了什么。 迎春则是神情迷茫地看着几人,一时摸不着头脑,所以这究竟是议论着谁的事儿? 贾珩道:“只是,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然而那些将相,纵今时今日荒冢难寻,也活在青史里、人心里,又岂是寻常土馒头可比?更遑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妙玉闻言,心头微震,品着“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之言,以及后续…… 虽然这理念与她有所背离,但却能感受到少年金石之音中蕴藏的顶天立地的气度,这是与她父亲一类的人。 贾珩转眸看向已是面色怔怔,目生异彩的惜春,道:“四妹妹,当年,我贾家荣宁二公随大汉太祖吊民伐罪,解苍生于倒悬,纵再过千百年,世移时迁,贾家家道衰落,甚至香火断绝,也有不少英雄事迹记载在史册里,供后人凭吊瞻仰,代代相传,故君子之泽,五世之斩,不过枯荣至理,又何叹焉?” 青年人,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怎能都去上山……修佛? 认命可以,躺平不行。林悦南兮的红楼之挽天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