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章 门庭若市的荣国府 (第3/4页)
人,皇陵贪腐,下官诚不知细情,也从未分过赃银!” 他就知道,朝堂百官不会容忍厂卫猖獗,横行无忌。 而许德清是有名的直臣,一旦在旁观瞧,想来不会坐视锦衣府“屈打成招”! 等他熬过这一节,身家性命或可得保。 贾珩闻言,怔了下,面色淡漠道:“去告诉许大人,本官领皇命办差,如无军国大事,谁也不见!” 潘秉义:“???” “上夹棍!” 贾珩一拍惊堂木,顿时从两旁来了两个锦衣校尉,一左一右提着夹棍,来到潘秉义近前。 “啊……” 不多时,衙堂中就传来痛哼声,潘秉义被夹棍夹的满头大汗,痛哼连连。 “招了……我招了,招了。” 潘秉义有气无力喊着,手指已肿了整整一圈,有道是十指连心,况且是这等毫无信仰的贪官污吏。 贾珩点了点头,示意潘秉义继续往下说。 随着潘秉义的口供被录取下来,关于皇陵贪腐案的证据链条愈发完整,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却说,锦衣府前厅,头戴黑色乌纱,身穿绯服绣以獬豸补子官袍的中年官吏,坐在茶几上,静静等待。 许庐其人脸颊瘦削,面色幽沉,抬眸看着进进出出,井然有序的锦衣校尉,飞鱼服、绣春刀,目光一时恍惚。 在十几年前,他曾来过这里,探望一位因争储君被废的科场前辈,十余年前的血腥气似萦绕在空气中,惨叫声也依稀在耳。 “锦衣再兴大狱,是罗织株连,冤魂萦绕,还是明辨是非,罚当其罪,只在彼一念之间。”许庐放下茶盅,思忖道。 身后随行的书吏,有些好奇,疑惑这位总宪大人究竟在想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锦衣校尉进来,抱道:“许大人,我家大人正在办着皇差,这会儿不好相见,如大人并无急事,可在此稍等?” 闻言,许庐面色变幻了下,似有些意外这结果,抬眸看向那锦衣校尉,二品大员的目光,虽然平静,但气度不怒自威,竟让那位锦衣校尉稍稍低下头,不敢对视。 许庐默然片刻,道:“我这里有一封书信,还请转交给贾子钰。” 说着,从袖笼中取出一封书信来,放在小几上。 “大人放心,定将信递给都督。”那锦衣校尉拱手道。 许庐说完,再不多言,起得身来,与一众书吏出了锦衣府官厅。 不多时,衙堂之中录着口供的贾珩,自接到了这封信,拆开而视,面色微动。 信不长,只有短短一段话。 大抵意思是,大狱虽因贪腐而起,但也不可罗织株连,大坏国家法度,君不闻始作俑者,岂无后乎? “还真是,如是旁人见得,只怕要生出反感……你在教我做事?但许德清就是这种人。”贾珩将书信缓缓放下,思忖着。 本来以为许庐是给他争办案权,不想竟是一封规谏信,用意无非是让他守着本心,要以律而断。 “这是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我倒是能保证不牵连无辜,但也仅止于此,况且对付非常之人,需用非常手段。”贾珩摇了摇头,思忖道。 倒也不必去见许庐,这一次,他本来也没有广布罗网的打算,但在网里的,一个都别想跑。 虽同为帝党,但他和许庐两人注定不可能同行,不仅仅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天子眼中,关系也不能太过密切。 “让他签字画押。”贾珩面色淡漠,盯着下方的潘秉义,吩咐着,而后又沉声道:“来人,带工部侍郎卢承安,过堂讯问!” 这桩案子越快结案,引起的风波越少,不然再这般下去,只怕求情通融的人,都要踏破门槛,那时不能有求而应,容易遭受怨怼。 因为,他作为主审官,只要在最终奏事上有个轻重缓急,甚至为哪位犯官说上一句话,都可苟全一命。 相反,如果他要罗织牵连,工部和内务府相关吏员,有一个算一个,都要拿捕诏狱。 事实上,正如贾珩所料,在忠顺王被废为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