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484 章 明月清风(60)一更 (第3/3页)
好的人家,这东西也能下咽。若是条件允许,掺和一半白面,中和口感也很不错……” 那倒是!不过皇上和娘娘也吃野菜呀! “那个是土豆丝……” “这个味道好!是菜呀!” “能当菜也能当主食,可饱腹。” 杨涟送了折子昨儿没被批复,今儿必是要面圣的。结果进宫的时候就在门口遇到这么一幕。他当时那表情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他觉得这个皇后甚是刁滑,你说她干涉朝政吧,她说她母仪天下,干的都是衣食住行这么点事!她亲自耕种,皇宫里到处都是种着番薯和各种瓜果蔬菜的筐子。连皇上的案几上都泡着一盘的蒜苗,谁都瞧的见。她洗手作羹汤,告诉百姓怎么烹饪新作物,看起来真是贤良淑德。 可她没干政吗?推广新作物的事,她做到了无孔不入,哪哪都有她。 今儿一进乾清宫就又看见皇后忙前忙后的,不知道又再种什么。布衣荆裙,身无配饰,简朴若此,但她就是觉得这个皇后跟那些表里有差距的官员一样,她是披着个温良贤淑的皮,在屡屡行越权之举。 他是这么想的,进去跟皇上也是这么说的。 四爷就问他:“……爱卿呀,干政和乱政,是两码事!你说的这些,朕不否认,皇后也不否认,但是,迄今为止,皇后做过一件有损朝廷的事吗?没有!那么朕为何不能容呢?朕都能容,爱卿为何不能容呢?爱卿呀,皇后在朕的身边,是好是歹,朕看着呢。可天下之大,离朕太远,朕看不见。朕需要你帮朕看看朕看不到的地方,成吗?” 杨涟:“……”嘴唇几次翕动,但到底是起身应是,退了出去。 出去之后,皇后瞧见他了,还笑道:“看见那个筐子了吗?把是掐下来的番薯叶子,都是最嫩的,你拿一捆子回去试试就知道,这东西的口感比有些青菜的口感都好。” 然后被热情了塞了一捆子番薯叶子。 杨涟往出走的时候,总觉得违和。这个宫廷不是他弹劾移宫案时候的那个宫廷了,处处都透着一股子违和。 才回到衙门,还没坐稳呢,宫里的太监又追来了,“杨御史,快!皇上宣了。” 出什么事了吗? 那不能在这里说的呀! 杨涟赶紧往回走,结果怎么着了呢?皇上大发雷霆,桌上的奏折还摊着呢。 “朕千叮咛万嘱咐,还特意下旨叫注意火灾,收了多少遍了注意火灾……可结果呢,杭州还是烧了六千多户!而今才慢悠悠的报上来……杨涟,你去一趟杭州府,上上下下的查一查,看是否有渎职!” 是!臣即可启程。 四爷真气的够呛,上面说你们的,下面执行的时候永远是慢悠悠的,不狠收拾一批,是顺不了的。 这个杭州知府是东林党的人,结果弄出了这个事来。 这事一出,都消停了!这事赖谁呀?若是没有皇上一再强调,那失火这事,怪不得地方官身上。可皇上三令五申,甚至还专门给杭州府单独下了旨,结果还是出事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这边消停的还没几天,半夜里战报从辽东送了进来,这一个叫四爷和桐桐都没有想到的消息——沈阳和辽阳失陷了。 怎么会呢?四爷把该注意的都跟熊廷弼交代了,这怎么就这么快的把沈阳和辽阳给丢了呢? 桐桐一把拿过奏报,表情僵硬:“王化贞投敌了!” 什么? 桐桐指着这一行字,“王化贞引敌入城,城是从内里破的。” 这叫人可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呢? 熊廷弼和王化贞不合,历史的轨迹是,把熊廷弼换下来,换了袁应泰。结果袁应泰不擅兵事,把沈辽给丢了。这次呢,坚决不换熊廷弼,只说把王化贞调回来。谁知道这个真实的历史上投靠了魏忠贤的人物,这次干脆投敌了,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同样丢失了辽沈。 林雨桐真觉得这狗X的老天能开玩笑,“那怎么办?如今只能据守山海关了!” 吴三桂在哪,现在就把他收拾了,也不知道有用没用? 四爷:“…………”扯淡! 作者有话要说:稍后见林木儿的没你就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