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八章 包拯的感慨 案结 (第2/2页)
我包家的恩人!” “虽喜欢些小手段,但本心不差......” 说到这里,他哑然失笑,也没有继续计较,反而振奋精神道: “你来说说,在余姚这段时间,你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还有曹斌教你的学问,你都用到了那些?” 接下来两天,曹斌每日以各种借口请客吃饭,拉着朱免不让他离开。 朱免虽然被恶心得不轻,但丝毫办法也没有。 趁着这段时间,包勉带着包拯在县里四处游走,讲述自己的规划。 为了救济灾民,他才弄出拆墙盖房的事,但来到余姚近一年,他也并不是只做这些。 他不仅利用曹斌的关系,引入的织厂、皂坊,组建的海贸商队,还在城东集中安置,建成了个作坊园。 利用税收和安全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地商贾入住。 其实若只有余姚本地难民,根本不用他急智开发房产,只是那些作坊就足以消化干净。 这是有不少邻县,甚至是明州的百姓涌进来,才会如此。 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余姚才能让他们活下去,活得更加轻松。 看完繁华的作坊园,包拯大为惊叹,不由道: “曹俊才多有奇思妙想,你能学到这些,可见他心怀坦荡,中有丘壑,也是你的造化。” “公孙先生说他是不学有术,但以我看来,他这是对管子富民之道,参悟极深。” “所以,你最应该学的应该是勤奋,不要以为进了仕途,就不再读书......” 曹斌不会想到,自己竟在包拯眼里竟然成了勤奋好学的人。 这也不怪包拯,虽然曹斌给包勉讲解时,用的都是后世的例子,但他也只知道一些基础的经济知识。 而且是随口一说,只想着减少自己偷懒,从没有要特意教导包勉的意思,没想到他却认真记录下来。 这些对于大宋来说,虽然有不少新意,但大略上没有脱出法家先贤管仲的思想。 包勉闻言,却笑道: “曹候爷说过,要看主政者是否优秀,不是看富者有多富,而是看贫者有多贫。” “叔父所见不过候爷所教十之一二......” 这两天,包拯心情极好,笑容也比以往多了许多。 包勉的施政想法虽然与他不同,效果和前景却出奇得好,也让他常常生出清出于蓝的感觉。 看着百姓发自内心的满足,他对自己某些坚持产生了些许动摇...... 他这种读书读透了的人,大部分事情都能看清本质,不可能动摇最根本的想法,但也从不固执对新事物的认知。 第三天,正当包拯觉得意犹未尽之时,武松和时迁终于将包勉的师爷,江湖人称毒手书生的“花仁”带了过来。 与此同时,他们竟还带了一只长颈鹿, 有了花仁,钱氏灭门一案,已经没有了悬疑,朱免就算不甘心,也没有了办法。 重要的是那只长颈鹿,在场的谁都不认识。 时迁介绍道: “候爷,这头异兽是我们在河道中捞出的,据说是南洋进贡的麒麟。” “不过使者遇到了风浪,都被淹死了......” 杭州知州连忙道: “恭喜候爷,贺喜候爷,这是祥瑞啊,若献给朝廷,陛下一定欢喜!” 此时,所有人都被这只呆萌货吸引,反而不关心案件了,连朱免都心中大动。 曹斌见到这情景,不由心中哂笑,觉得能坑朱免一把,不过他也没有着急,不动生色道: “此事一会儿再说,先审案子!” 钱家的案子有些复杂。 钱氏上代家主,信了方士的话,要以孕妇腹中紫河车入药,炼治长生药丸。 所以两年前,余姚县经常有孕妇惨死的案件发生,花仁就是替钱家主动手的人。 钱家上任家主死后,此事也被压了下去。 包勉就是在上任之后,发现了这件旧案的线索,才与钱家交恶。 于是,钱家设计,让花仁混迹到了包勉身边监视捣乱。 但随着包勉调查越来越深,钱家狗急跳墙,竟想指使花仁直接干掉包勉。 可花仁也不傻,他敢杀百姓,但包勉背景深厚,一旦横死,必然会被严查,因此严辞拒绝。 之后种种矛盾爆发,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钱家一家全部毒死,随后逃之夭夭。 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叱咤江湖,却被一个老农的榔头撂倒...... 包公案里,包勉的下场令人惋惜,对包拯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如今,包勉应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穿云雀的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