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六四章 死结 (第2/2页)
在后世,和平时代的军队已经很少动用民工来解决后勤问题了,所以,对于民工问题,林啸觉得,这个李处长,比自己懂的要多得多。 “随军、二线、临时,” 李涛笑了笑,淡淡道,“这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脱产随军的常备民工比例极小,仅占民工总数的一成左右,更多不脱产的在乡农民在后接力,在各地政府的组织下,将粮食与军需物资准时无误的运往前线。” “好,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林啸看着李涛,翘了翘大拇指,赞道,“老李,有你在后方主持,我们在前线,就没有后顾之忧啦。” “别,你可别表扬我,我怕鸡皮疙瘩掉一地,” 李涛摇着手笑道,“说真的,老林,你的担子太重啦,不给你分点忧,怎么都说不过去啊。” “不不不,你比我辛苦,谢谢你老李,真心的,” 林啸一正脸色,感叹道,“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再与老曹他们的工业基地所提供的武器、工业品相结合,我相信,我们的部队,一定能迅速成长为前所未有的革命军,以完全的主动权,控制整个国家的走向……” “好,我们兄弟同心,轰轰烈烈的干他一场!” 李涛开心地笑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林啸伸出手,和李涛重重击掌道,看着眼前这位豪气勃发的前情报军官,林啸既高兴,又感慨。 要是没有这个既能干,又大度的兄长级战友,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个风云激荡,又人心险恶的乱世中,究竟能干成什么样子。 有时候,林啸自己都觉得,作为一个在太平盛世成长起来的普通军人,要想在乱世中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自己的性格有个致命的缺点不够心狠手辣。 他很清楚,一旦开始土改,以及接踵而至的政体改革,必将彻底得罪以地主豪绅,以及军阀列强为代表的一大批既得利益者,阻力极大。 届时,上至小朝廷,下至各地的官绅豪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掀桌子翻脸,是早晚的事。 要知道,在中国这个封建社会中,自古以来,这帮人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势力,是统治体系的经济支柱与各种政策的实际执行者。 而真正的贫苦百姓,根本没有话语权,一千余年来,这个国家都是皇族与士族共治天下,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封建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轮又一轮的兴替怪圈,其最大的病因,就在于无法避免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土地兼并。 所有的王朝,开国之初总是耕者有其田,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力得以渐渐恢复,然而,假以时日,总有人会失去耕地和家园,每至王朝末期,土地兼并越发严重,多数土地越来越集中至少数人的手中,社会不陷入动荡才怪。 仅就大明一朝来说,经过老朱家三百多年的统治,通过不断的土地兼并,咱们这个国家,早已形成了以一小撮拥有几千、上万亩土地的大地主,与大量无地佃农并存的状态,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m.zwWX.ORg 与所有的皇朝一样,这个矛盾在大明,也不断地在缓解、激烈、再缓解、再激烈中循环往复,以致整个皇朝深陷于新生、复苏、强盛、衰败、中兴、灭亡的怪圈中,最终重蹈前朝的覆辙,周而复始…… 可以说,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这就是一个死结,历史上,从未有人成功解决过这个矛盾,自然也无人走出过这个周期律。倚天傲雪的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