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追与逃 (第1/2页)
“踏踏踏!” 官道上,三千铁骑纵横而过。 自从高顺领兵接管下曲阳防务以后,关羽就率领骑兵星夜兼程南下。 如今的张宝,虽然已经丢失下曲阳,兵力仍旧未损。 假如不趁机击破这数万黄巾,待其南下与张梁汇合以后,将变得无比棘手。 不错,关羽想的乃是击破而非剿灭。 历史上。 朱儁率兵围困宛城,韩忠不敌请求投降,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纳之。 他们认为秦朝末年,楚汉争锋的时候,刘邦每每接纳降卒。 如今韩忠请求投降,应该予以接纳,如此也能迅速平定宛城黄巾。 朱儁却严词拒绝,说道:“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 随后。 朱儁、皇甫嵩对待黄巾俘虏,基本都是毫不怜悯的予以屠杀,每每都有数万人死于屠刀之下。 以致到了后来,数万黄巾投河而死,侥幸未被杀死的黄巾军,也只能成为流寇。 若是站在汉王朝角度上,朱儁这种说法的确有理,不过也值得商榷。 大汉如今虽是统一帝国,却早已外忧内患,盗贼四起,叛乱丛生,讨之不尽。 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百姓们有地种、有饭吃,叛乱就不可能停止。 盲目杀戮,只会让黄巾残余变为流寇,祸害天下。 历史上,黄巾起义虽被镇压,却由于朝廷不接受投降,不少黄巾残余流落四方。 他们以劫掠为生,反而让朝廷不得不加大地方权利,为后来诸侯割据埋下祸根。 更何况。 关羽不是朱儁,他会站在整个民族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他可以带兵平叛,却绝不会屠杀投降的黄巾,因为他想让这个民族少流一点鲜血。 “启禀将军,张宝弃城而走,已经率领大军南下。” 关羽闻言,不由眉头微皱。 他没想到,张宝居然会如此果断,直接舍弃临平这座最后的城池,悍然南下。 事实上。 临平之所以变成空城,也正是关羽给黄巾军挖下的坑。 假如黄巾没有攻破临平,在丢失下曲阳的情况下,肯定会毫不犹豫南下。 这种选择,并不是关羽希望看到的结果。 让黄巾占据临平。 哪怕下曲阳丢失,只要张宝怀有侥幸心理,也很可能会死守临平。 毕竟,这可是黄巾军在冀州北部,最后留下的一座城池。 失去下曲**基的黄巾军,若连临平也舍弃,那可就真的没有丝毫退路了。 事实上,张宝也的确想以临平为据点,发动反击。 可惜的是,关羽声威太盛。 张宝思量许久,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在粮草耗尽以前成功反击。 正是为此,张宝才会毫不犹豫舍弃临平,带领大军南下,准备与张梁会师。 他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大军所携带粮草,能否支撑抵达巨鹿。 十日粮草,的确不够。 然冀州富庶,张宝完全可以在南下途中,劫掠豪强大族,补充粮食。 很多豪强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