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45 章 90+的sp (第2/7页)
傅,这一举动让其余人惊讶不已,念叨着“怎么了怎么了”,被许可追踪拍摄的几个电视台的人跟着丛澜一路往外。 等再调整完,丛澜连忙带着冰刀上了冰。 滑行、旋转、一周跳,试了基础的动作之后,她有点适应这个冰刀了,这才滑过去找于谨,问他训练方案。 于谨比了个手势。 丛澜:“知道了。” 从节目里拆出来的接续步在无音乐的状况下于冰面进行着,它没有跳跃那么唬人,但脚底下全是真章。 迟敬涵眼睁睁看着摄像师呆住了,丛澜自远处滑来,她的上半身出现在镜头里,逐渐地靠近、放大。 这个时候该调整距离,拍特写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然而摄像师没有任何的动作。 一串弧线,丛澜低眉抬眸间,纯靠她自己拉近了与镜头间的距离,再近,再近,近到她出画了。 丛澜一溜烟地滑走。 镜头里出现了空白。 迟敬涵:“……” 摄像师仿佛如梦初醒,慌张地调试起他的机器。 镜头终于有了变化,会移动了,追着丛澜跑。 迟敬涵感慨:“你是看入迷了吗?” 连机器都忘记了吗? 摄像师不好意思地:“嘿嘿。” 用肉眼看真人,一时间把摄像机给忘了。 简简单单的训练服,不显难度但实际没几个人敢在赛用节目里放的接续步编排,当丛澜认真地滑起来,人们的目光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从而忘却手里的东西、冰上的其他人。 她随意的一个动作,都是锤炼千百次后的果实,是七年里不叫苦不叫累所练就的成绩。 “对,冰刀之前断了,我下午磨的刀。”丛澜站在混采区,笑着对面前的几位记者说道,“还好,新刀影响不大。” “短节目和自由滑的冰刀还是分开的两把吗?”有人问。 丛澜:“嗯。” “有没有考虑过混用呢?毕竟新刀总是不太适应的,影响到明天的比赛就不好了。” 丛澜:“那倒没有,外界环境时刻在变化,我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迅速适应当前的一切。” 她笑了笑:“我的状态很好,不用担心。” 随后,“丛澜状态良好”就被单独推送了,哪怕是上千名运动员,其中不乏有两届冬奥会的获奖者,更有索契时的金牌选手,但她依然能得到不小的关注。 最关键的是,在宣传部可以说是废物的基础上,张简方搞起来的花滑宣传组,真的很能干。 论起来,可能是不仅不干活还拖后腿的老咸鱼,跟,刚毕业的朝气蓬勃充满理想的大学生,的区别吧! 詹吟瞄了一眼数据,跟组员招呼了一声:“你去找xx要图文,你去推下这个,新闻平台谁在跟?忙起来忙起来,忙完了我申请资金带你们出去大吃一顿!” 组员们:“好哎!” 冬运会一向办得悄没声息,这一次的十三冬,别的不说,花滑是在国际上都备受关注的。 哪怕是国内赛,丛澜的外国冰迷粉丝们依然很关注。 放出来的直播链接有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IP访问,迟敬涵回去了以后,听负责信号的同事感慨花滑出明星选手真不错。 “国外几个电视台还跟我们买版权,这都没干过的事儿,把我们台长都惊动了。” “青少组比的两天就陆陆续续有国外IP,但可能是后来知道丛澜还没开始比,所以就又退了。” “我看所有的新闻报道里,只有丛澜的数据一骑绝尘,别人是1她就是1000,花滑原来这么能打吗?” 迟敬涵把手里的pin放到盒子里,无奈地摇头。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不是花滑能打,是丛澜能打。 难得换班回来休息,比赛期间记者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待命,他很久没好好睡一觉了,抓紧洗漱了以后,躺在床上时手机响了一下。 老婆给他发信息,说麻烦给带个丛澜的签名照,要两份,因为他孩子也想要。 迟敬涵:“……” 行叭,我记个备忘。 · 花滑的出场顺序是国内赛的积分,不是不想看国际赛,但每年能出去比的就那么几个人,要是谁有伤了还会缺席比赛,这还怎么看国际赛积分? 这两年丛澜的国内赛都不是全勤,四月份的冠军赛总是会缺席,不过她每次都第一,后面的褚晓彤等人也不是都全勤,加上成绩也会有起伏,所以丛澜的积分还是遥遥领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