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囤货日常_第129章 曾经的磨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9章 曾经的磨坊 (第1/2页)

    条纹布下面,覆盖的是几个铁疙瘩。

    姚冬雪颇有些留恋的一一抚摸过它们。

    这些东西,会放在她空间里完全是当初姚冬雪情怀做崇。

    姚冬雪十岁以前是生长在农村的。

    那时,姚爷爷是个能干人,他们家里有一个小小的粮食作坊。

    专门给附近的人家榨油、磨米、磨面、挂面条、粉条。

    在姚冬雪的记忆中,他们老家的院子是青石板铺成的。

    上面架了一行行大约人稍微高点的铁架子,这些,就是挂面条时用的工具。

    房子呈七字形,横排是他们一家人生活的地方。

    而尽头的那两间相连的大房间,就是磨坊所在的位置。

    磨坊里一共才四台机器,榨油机独占一小间。

    它出油沾不得粉尘,平常不只锁的严严实实,连作坊的门都不是开在一处。

    而磨面机、打米机、挂面机,则都在一间房间里。wap..OrG

    姚冬雪还记得,那时的磨面机,会有长长的一个布袋,一开始磨面粉,就会鼓起来。

    打米机则不是很精细,不只磨出来的米里面会有整颗的稻谷以及没有捡干净的小碎石,谷糠里还会有很多碎米。

    姚冬雪很小的时候,就会看到很多过来磨米的人直心疼,然后吐槽着机器太差了。

    至于挂面机,面粉加水后放进去后先出来的是面片,后面才是面条。

    姚爷爷总会在旁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是洗的干干净净,大约手指粗、手臂长的木棍或者竹棍。

    新出来的面条就这样一捞,然后均匀挂在棍子上。

    挂面机旁边有个架子,姚奶奶会用剪刀把两根棍子上的面从垂落的最下端剪断分开,再端出去晾在院子里。

    一家人一行几排、二行几排、三行几排……不加防腐剂做出来的挂面,即使晒干也存不了多久。

    大家那时候虽然不知道防腐剂这东西,却知道放久了会生虫。

    所以每一次挂面都不会太多!

    那时,姚冬雪最喜欢的游乐场就是挂着面的院了。

    只是姚奶奶总会大声吼他们,不让他们在那里穿来穿去,免得碰掉了面。

    记得那时的粮食,还是挺贵重的。

    如果真撞掉了面条,主人即使不好意思骂,也会跟姚爷爷姚奶奶告状的。

    姚冬雪记得很清楚,

    那时有很多人家家里经济不好,磨面打米的钱都拿不出来,于是,他们就会用米糠、麦麸来顶帐,榨油则用油枯。

    所以姚小叔最初从事的职业,就是养猪、种果园。

    米糠、麦麸做饲料、油枯则是最好的肥料。

    但随着科技的兴起,粉尘重,不精细的磨坊慢慢被淘汰。

    先是打米机,后是磨粉机,再然后是挂面机。

    唯有榨油坊还能一直坚持着!

    可榨油的机器也换了一波又一波,这最老的机器因为出油率不高,出油还混沌,最后连卖旧机器都卖不掉。

    姚爷爷舍不得这些帮他养家糊口的老伙伴,就在建新房的时候放在一楼的房间里。

    还时不时的会用机油保养一下。

    后来忙的时间太多,就慢慢的放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