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囤货日常_第366章 作业写完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6章 作业写完了? (第2/2页)

么路灯,戴文栋在姚家并没有留太久。

    他离开时,是由姚冬雪、姚冬双姐弟俩一起送的。

    戴文栋现在住的还是钢铁厂的招待所,他告诉姚家,明天一早,他就要出发了。

    路上,戴文栋遗憾的对姚冬雪道:“这一次时间实在是太紧,都没能去看看你们的学校。”

    “没事,下次会有机会的。”姚冬雪虽有遗憾,却没有戴文栋的强烈。

    她,其实骨子里还是比较习惯离别的。

    在钢铁厂招待所分开后,回去的路上,姚冬双突然道:“姐,他挺适合你的。”

    “什么?”姚冬雪没有太听清楚姚冬双的话,忍不住反问了一句。

    姚冬双笑着摇了摇头,并没有再说一遍。

    适合这个词,初听简单,实际上相处了就会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姚冬双在姚冬雪跟戴文栋身上却明显感觉到了。

    那种两人明明没有特别亲密,却好似有一种特殊牵连的感觉。

    让人明明感觉得到,却形容不出来。

    第二天,上学路上,姚冬雪跟平常好似没有差别。

    这跟她这个年龄处对象的样子不太相同。

    但想到昨天那个人的样子,王兰花突然觉得,或许就是她小姑子这个样子,两人才更搭配吧!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姚冬雪这些知青们最近通信好似都勤勉了一些。

    在十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等待的消息出来了。

    当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后,

    今后一般不办理病退、困退,如果家庭和本人确有特殊困难,可以通过组织商调,分到新的工作岗位时,其待遇按调动工作处理的结果出来时。

    全国不知道多少的知青都沉默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不久云南知青出现的顺口溜:

    插队插队,越插越对,插场插场,越插越长,改变现状,只有上访,传遍了全国知青之间。

    而云南七个农场的三万多知青参加了罢工,使工作瘫痪,生产停顿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并且农场知青北上请愿筹备组,组织北上请愿团也已经在路上了。

    这个时候,是1978年的12月末。

    1月,国家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基本同意的关于知青安置的六条意见:

    1、把农场办成农工联合企业,适当提高工资,把知青稳定在农场。

    2、参照以往办理病退困退的规定商调回城,由知青部门负责办理。

    3、城镇职工退职退休后,可以由其子女顶替。

    4、从农场参军的知青,退伍后可以回父母所在地安置工作。

    5、城市招工时,允许到农场商调本市下乡知青。

    6、上海郊区到农场的青年,可以允许回原籍社队。

    听到这个消息时,姚冬雪正在家里迎来了她的小伙伴。

    这个时候,学校寒假已经开始了。

    放假之前,在姚冬双的提醒之下,姚冬雪跟段巧兰通信,劝了又劝,总算把她给说动了。

    听说段巧兰要来,姚夏兰玩笑般的说道:“我的投资者要来了啊!”佳奇的七十年代囤货日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