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8章 量产问题解决了 (第1/2页)
张京很认真的听着陈潇的建议。 建议可以不采纳,但是一定要听。 集思广益,就是这个意思。 张京现在的内心其实是十分的纠结。 要不是有夏国沪市当地给予张京鼎力支持,直接给予土地、政策方面的优惠,甚至直接投钱共同建设工厂,张京是绝对没有胆子在夏国投资建设半导体生产基地的。 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半导体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投资数额大、周期长见效慢。 夏国在半导体方面的人才并不多,技术上更是一片空白,在这里投资有很大的风险。 说不定大量的资金砸进去之后,几年十多年见不到成效。 还有一个便是产品的销售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全球特别是西方和东亚国家,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量激增,半导体产品的销售的确非常不错。 但这是针对优质半导体产品的需求,而不是质量较差的半导体产品。 夏芯国际刚刚建成,无论是品质还是技术,和西方甚至和南韩的半导体产业之间都有较大的差距,况且夏芯国际成本还高。 要是没有政策扶持,夏芯国际的产品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质量、品质价格都不如西方的产品,怎样才能活下去? 张京没有想到,陈潇的想法和张京完全一样。 陈潇说道:“当务之急是要让低端半导体产品量产,并且尽快占据市场。” “主板、芯片等产品应用最广泛的地方是PC行业,但是在工业、机床领域,低端的芯片还是有很广阔的产业。” 陈潇说道:“夏芯国际首先得做低端活下去,随后才应该去考虑发展的问题。” “但是目前夏国的半导体产业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方封锁了产业的技术和人才。” 陈潇很认真的说道:“我知道张博士曾经在米国半导体企业工作过,也带领过弯弯地区的半岛地区发展壮大,在技术方面,张博士肯定没有问题。” “但是针对整个夏国的半导体产业而言,我们缺乏大量的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要是沿着西方的老路追赶其技术,那我们至少需要发展20年,才能够赶上西方目前的半导体进度。” “但是20年之后呢?西方的半导体技术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陈潇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张京一下就陷入了沉默。 陈潇说的全是大实话。 西方的半导体之所以发展迅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西方拥有完整的半导体技术产业链,和半导体技术人才链。 但是因为西方对夏国实施半导体技术封锁。 无论是设备技术还是人才,夏国一个都得不到。 夏国的高校在近几年的确想了很多办法,将优秀的人才送到米国去学习。 但是非常可惜,大部分的公费留学生出国之后就不会返回了,回来的也是寥寥无几,对整个半导体行业,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所以陈潇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再重复西方的科技线,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不过这就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 如果别人说这话,张京信都不信。 毕竟目前全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