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5章 胡旋舞,现在可不兴跳 (第4/5页)
的百姓都释放出狱。 不过,也不是没有选择硬肛的皇帝,我们的太宗文皇帝李二郎就是硬肛的典型。 世民这两字,比病已和昭更加普遍,但李二凤就是能扛得住让全天下来避他的讳。 只是张昭没这么好的心理素质,而且他自后世来,身上那个不愿给人带来太多麻烦的性格,还印在心底,所以张昭准备给自己改个名字。 于是当河北土豪下去之后,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知制诰李昉就替皇帝宣布,自此后皇帝的名讳,避字不避音,皇帝的名讳也由昭变为金旁的鉊。 鉊与昭同音,而且此时这个鉊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了,原意是用金属器具(多指镰刀)切割什么东西。 张昭选这个鉊字,一是不用改音,而是张周承袭大唐土德为金德,用金字旁的字正合其时。 最后一层意思,那就是表面意思了,表示张圣人要举起兵器,收割天下不肯臣服的国主或者其他割据势力,以及契丹北虏了。 而张昭在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张鉊后,还要干另一件大事,那就是赐姓。 我张圣人的四大金刚中,除了王通信以外,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正式姓名。 蛮熊是归义军出身,但是父母都牺牲在了甘州回鹘攻打敦煌的便桥大战中,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叫蛮熊是因为他既长的跟狗熊一样雄壮,为人又有些蛮横,所以被称为蛮熊,具体父亲姓什么?他自己已经不记得,旁人也说不清楚了。 琼热多金倒是明确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他就是青塘高原上的吐蕃牧奴。 不过等张昭占据凉州后,琼热多金的那支小小部族,就开始自称祖先是被捉上高原的河西唐儿,很忌讳别人说他是吐蕃牧奴出身。 顿珠的身世,更是一笔糊涂账,他母亲连自己是从哪来的都不知道,也不知道顿珠他爹是谁? 顿珠这个名字则是青塘高原上极为常见的男女名字,顿珠二字是吐蕃话音译成汉话的。 顿是事情,珠是完成,合起来就是完成事情,吐蕃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能干成事的人,放到汉语来说,则有功成名就的寓意。 可是作为张周的开国勋臣,总是顶着一个顿珠这样的吐蕃名字,那也不太像话了。 除了他们三以外,马杀才和马鹞子也要换名字。 马杀才出身葛咄马贼团伙,他并不是姓马,而是马奴出身,杀才这明显就是骂人的话,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养马的贼东西,显然不能再作为名字用了。 马鹞子倒是知道自己姓马,因为他当年被罗贤达买下来当死士培养的时候,是放到了一家老妇人家养着的,老妇人姓马,马鹞子就跟着姓了马。 不过马老妇人虽然给了马鹞子家一般的温暖,但是却没什么文化,就只按照沙州汉儿常用的诨名叫他鹞子,渐渐马鹞子就成了本名。 如今马鹞子功成名就,还不食言娶了年纪比他大得多,但苦等了他五六年的玉娘。 可是养母却早死,他又不想一辈子叫马鹞子,因此想让张昭给他赐个字。 话说,我们张圣人的这个朝廷,还真是苦出身啊!一半的大将基本都是别说祖宗了,好多连父母都弄不清楚的。 于是张昭在给自己换了名字之后,便将自己名字中的昭字赐给了他们,而且这个昭,原本也就是张昭这一辈龙舌张家子孙的字辈。 顿珠因名字中的功成名就之意,被张昭赐姓名为张昭就。 琼热多金被赐姓名为张昭节,马杀才被赐姓名为张昭骏。 马鹞子为了纪念他的养母,因此被张昭特意不改姓只赐名,称为马昭远。 蛮熊本来张昭想把他赐名为张昭雄,但是蛮熊不愿意要雄这个字,他觉得自己忠心耿耿,想要个忠字。 于是在最后,张昭脸色古怪的把蛮熊赐姓名为张昭忠。 呃!不知道一千二百年后的局座,是个什么想法,会不会发动因果律武器,大加批判一番。 而且这不是赐姓名这么简单,张昭让张烈明入宫来担任这次赐姓名的书记员,目前龙舌张氏的宗正,是还在西京承天府凉州的张怀庆。 于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