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97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第4/4页)
能得上冯道这位不倒翁。 不过此人虽然有才,但问题也不小,主要是冯道的意志并不坚定,擅长的是上下逢迎,为人太过油滑。 能知人用人,但是缺少领导权威,跟张希崇,刚好就是两个极端。 在张鉊看来,张希崇对国事的理解和眼界能力,是赶不上冯道的,但是张希崇有一个冯道不具备的优势。 那就是张希崇此人能决断,只要与张鉊商议完毕,他就一定能把这事情执行下去,下面的官员谁敢搞小动作,张希崇就敢果断惩处。 但冯道不行,他能让上下都念他的好,卖他的面子,但让下属坚决执行,他做不到。 于是,张鉊入了东京以后,并未重用冯道,而是让他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干好国家礼仪、典章制度等方面的事情。 和凝则是张鉊最为看重的后晋时期重臣,此人文武双全,是个文学家,但也能上马骑射,略懂兵事,还非常善于刑律,历史上著有《疑狱集》,是中国最早的案列选编。 见两人一同进来,张鉊赶紧让人赐座,不过二人并未坐下,而是拱手施礼后和凝说道。 “圣人,我二人前来,正为乡官与役职之争而来。” “哦?中书与有道先生有何见解?”张鉊也猜到这两人来,很可能就是因为此事。 和凝看了冯道一眼,示意他先说。 因为在和凝看来,当初两人计议给张鉊通风报信和出兵借口,那是两人一起干的。 但现在来看,和凝觉得好处仿佛是他一个人拿了,冯道并未受到多少福泽。 冯道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和凝内心处压力很大,所以一直在张鉊面前说冯道的好话,还处处让冯道在张鉊面前出头。 冯道斟酌了一下语句后,对着张鉊说道:“乡官制度,中唐以后就基本弃之不用,因为此实乃两汉、魏晋、南北朝与隋时,国家在基层动乱不安,世家所能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了乡官这种遮蔽乡野的存在,世家大族才能把握地方,他们以宗族为纽带,将族人安排到乡间任乡官,排挤非他们族内的乡官。 鼎盛时期,河北、齐鲁之地乡间盘根错觉,隋唐几代帝王都动不得他们,连太宗文皇帝都深深不安,好不容易现在基本瓦解了乡官制,圣人切不可再恢复。” 张鉊笑了笑,问向了冯道:“冯尚书为何知道某要恢复乡官制?” 冯道再次拱手,“圣人之志,早在安西之时,就已经很清楚了,陛下若是只想做个后朝明庙那样的帝王,早就发兵进关中抢夺了。 如今这般慎重,又处处行仁,褒奖忠义,以图复礼,其志在囊括寰宇也!” “若要囊括寰宇,必要借重乡官,以求乡间抽调出人力物力,所以陛下定然有恢复乡官制的愿望。” 后面的话是和凝说的,“臣请陛下不要急躁,此等事体,实乃国家大政。” 张鉊点了点头,暗中想了一想,和凝的家族都在东京,应该跟地方没什么特别深的纠葛。 加上此时是武夫的时代,他这中书令不一定有多大的能量,于是直接对和凝问道。 “中书既知朕心,不恢复乡官制,当如何保证乡里间的动员能力?” “臣请陛下给予两月时间,可出冯尚书与赵玄辉于各道州县,详加考察后,再交陛下定夺。” 赵玄辉就是赵莹,也是张鉊进入中原的功臣之一,不过张鉊还没进东京就病倒了,然后一直去职在家休养,现在看来病应该好多了。 张鉊看着和凝和冯道,只见这两眼睛里都闪闪发光,这可不是五六十岁老头子应该有的眼神啊? 冯道甚至拱手对张鉊说道:“臣等事伪朝,罪过大矣。今尚有气力,愿为新朝万年太平,献一份力。” 张鉊马上就明白了,自己这个大周朝稳固之后,这些在晋国当了裱糊匠的老臣,终于想要趁着还能动,要出来做点事情好名留后世了。 不然被张鉊打成叛逆伪朝的后晋宰辅经历,将是他们青史上抹不去的污点了。 思考了片刻,张鉊就迅速做出了决定,“那就加封赵莹为枢密副使,西南诸州县监察御史,出山南东道的襄、邓、金、郢、安、房等十三州,考察民情。 加封冯道为尚书右仆射,东南诸州县监察御史,出许、陈、蔡、颍、宋、兖、沂、密、莱、登等十七州县。” 感谢江宣景书友的盟主打赏。说来不怕书友们笑话,这是老虎得到的第一个直接盟主打赏,第二个盟主书友,以及第三个盟主,上一位盟主还是九叶天子书友,他一人为老虎的两本书都上了盟主。 收到这份打赏,老虎除了惊喜以外,还感觉有些沉甸甸的,最近状态不好,生怕写的差了,辜负书友的一片鼓励之心。 本来按惯例,肯定要加更的,但老虎最近实在抽不出来时间写,每天能维持更新就不容易了。 不过据说下月老虎单位的纪律整顿就会结束,到时候时间多一些了,一定补起来。 (本章完)纸老虎灬的瀚海唐儿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