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0章 开国大帝的责任 (第2/4页)
的一个重要分割线,这股文化大势,自安史之乱后就开始涌动,到宋初三先生和北宋五子之后,方才趋于稳定。 张鉊痛苦的呻吟一声,他抱住脑袋,尽量别让自己去胡思乱想。 他只是一个喜欢玩刀剑弓弩的屌丝,只是一个喜欢搜寻历史文化来装哔和恰饭的普通人啊! 为什么要一头撞上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要是如同赵大、赵二一样啥也不知道,心里就没这么多负担了。 可张鉊已经看见了这条脉络,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成则福泽千年,败者贻害子孙。 裴远欣慰又同情的看了皇帝一眼,对皇帝的失态,他一点也不意外。 欣慰是张鉊一点就透,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如此痛苦,正是一位胸怀天下君王该有的体会。 不如此痛苦,那么最多也就不过是个朱全忠、李存勖那样的君上,称不上五百年一出的圣人。 同情,是因为当张鉊明白这些之后,就不会再如同把这些事都甩给裴远,君臣相得嘛!自然要互相分担。 而在张鉊头痛的时候,裴远忽然就觉得轻松了一些。 “圣人,臣能帮助圣人在朝廷、风俗方面,解决佛门的问题。 但是在五岳山川、六家九流方面就需要再选一位有影响力的大臣辅助了。” 裴远用的是辅助,这是表明改革佛门这件事,还是要以他为主的,皇帝如此厚待他,要是还想避重就轻,那就不是人臣所为了。 张鉊想了片刻,随后缓缓摇了摇头,中原自宋明之后愈加保守,风气之变换,并不全是宋明理学的原因。 或者说,宋明儒学之所以变得保守,实际上是大环境趋于保守的情况下,被催生出来的。 而风气愈发保守,就是因为北宋重文轻武,自己把自己的一条腿给打瘸了。 一个瘸子,还是个周围围了一圈烂人的有钱瘸子,能不保守嘛。 其实也只有保守一点,才好守住基本盘,北宋不是汉唐,以它的军事实力,要是不保守一下,是无法立稳脚跟的。 “玉英觉得,谁可以为辅助你完成此事?”张鉊低声问道。 他所说的‘此事’此时已经不但是改革佛门了,还有如何处理儒学复兴之事,更是为以后的儒学发展,定下一个宽泛的大方向。 裴远也很敏感,一下就从张鉊的话里听到了别的东西。 他有些吃惊的看着张鉊,不明白张鉊怎么对儒士,好像有一股澹澹的抵触,似乎是怕儒士们搞出什么很可怕的事情一样。 裴远当然想不到几十年后国家‘跛脚’后,儒士们对于武夫的反攻倒算有多么的酷烈。 武夫以刀把子物理上绝人性命,文士则发动精神攻击,在一切层面将武夫们彻底打入了深渊之中。 所以裴远只是吃惊,并未想的很多,听到张鉊问,立刻就回答道:“参知政事、吏部尚书冯道,肩负天下文望,可为辅助。 其余如翰林学士、崇文院学士孙光宪,翰林学士、中书待诏元恒、王仁裕、邓洵美、孟宾于等皆有文名。 臣还听说,钱越邱光庭,孟蜀欧阳炯等人,也甚有才学。 若圣人能授权臣,将此等天下文士都召到神都洛阳,一面完成为大朝、朱梁、后朝修国史,南平、南楚、孟蜀修地方志,以及完成天下图书的汇集甄别的与精选。 一面可以讨论佛、道、大秦法、大食法、摩尼诸教可取之处,论儒、法、墨、道、名、阴阳六家之得失。 自大朝衰亡及至本朝兴盛,尚未有天下人全面反思大朝之所以兴盛,又为何衰亡。 圣人若能促成此举,那就是天下至兴盛之事,尚未归附者如南唐、钱越将可传檄而定!” 传檄而定夸张了,但肯定可以极大削减天下其他未臣服势力的抵抗意志。 张鉊眼睛里闪出了光,他突然想起了穿越前看过的一本,内容都快忘了,但名字还记得非常清楚,无比适合裴远此时的提议。 这叫什么?这就叫我大周虽然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盘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