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呕心沥血张太师 (第1/2页)
第246章呕心沥血张太师 朱翊钧在收到张居正这道初本后,自然予以准允。 但因是积年旧疾,加上冗务繁杂,这些年改制也的确耗损了张居正不少心血,且其本人壮年时也未在声色美食之间加以节制,所以到了两旬之后,张居正病情依旧未能好转。 朱翊钧在派司礼监太监张鲸亲自去张府探视病情时,张居正因才做了痔疮割治之术,也就只能扶枕叩头,以谢皇恩,而不能起。 痔疮多是久坐导致气血不畅,静脉之血大量淤积成血块。 张居正此时得此病,也未出朱翊钧所料。 朱翊钧只是不知道张居正的肠道疾病是不是只限于肛肠。 但明显,张居正这种常年久坐之疾,不仅仅导致肛肠出问题,故在病愈后,据李时珍言,依旧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 张居正也只得再请假二十余日。 朱翊钧依旧予以批准,但没有张居正的朝堂,所有人都开始心思不宁起来。 而张居正则也因为病情未好转,在到六月初九日就上疏请求皇帝朱翊钧准他辞官还乡。 历史上的朱翊钧没有同意,但这一世,朱翊钧没有夺其落叶归根之念,而是亲自执朱笔,批了“准”。 于是,朱翊钧就疾步在张敬修带领下,来到了张居正榻前。 在朱翊钧正要进入首辅官邸时,已提前知道消息的张敬修走了来,跪在了朱翊钧面前:“不知陛下亲临,未曾远迎,请陛下恕罪!” 张居正突然重病不起,对于整个张党而言,的确无疑于是一场地震。 方逢时点点头,说了起来,且说着就转身往回走着。 所写的,皆是关于朱翊钧要他做的一些关于建立新的治国思想的内容。 王国光这时在官邸公园中,不由得对同一起散步的方逢时等公卿说了起来。 需要逻辑严密,更要依托这个时代的大众普世思想进行阐述,简单说,就是要托古改制,让人知道为何要这么治国,究竟符不符合圣人之道,是不是圣人要传述的真学问。 张居正带着歉意且喘气不停地笑着说道。 张敬修两眼一红:“李太医说,就看今冬能不能挨过了。” 方逢时这时笑着反问了一句,接着就言道:“当需退时须当退!” 新的治国建设理论不是一个简单工程。 李时珍这时在一旁捻针看着,说道:“元辅何必再这么劳神,有何话,大可让他人代为书写。像伱这样,我就是再世华佗,也无济于事!” “趁着这海晏河清,国泰民安时,还是准备退隐林下吧,留些事给后来者为之吧。” 张敬修拱手称是。 朱翊钧览之眼眶湿润起来。 如治国需实事求是,不能完全以祖制为纲;需有国家与民族概念,和为何要重视惠本国之民,不能只知弱民以强统治这些内容。 张居正的突然病倒,明显让改革派的公卿们,也跟着萌生了退意与踌躇之意。 “谢兄长。” 张四教回道:“知道,弟已骂走了五拨这样的人,且亲自扬言斋戒,为他江陵祈福。” 朱翊钧听后不由得鼻子一酸:“带朕去看先生,不要任何人来打扰,也别让人知道朕来了这里。” “既是不让天子尽早看穿我等,也是让天子只看得见满朝文武竟都只知天下有张江陵不知有陛下的情况,如此就更加不能容他张江陵。” 似乎满朝文武皆很担心张居正一病不起。 “是可惜,但到这一步已不容易了!” 张学颜这时则说道:“只是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愿意继续改制,当初南直诬亲军卫之事,到底是元辅之意,还是陛下之意,还会不会用我们?” 按照朱翊钧从厂卫这里得到的奏报,就是六部大臣、九卿五府、公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