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唢呐的人_第1章 从师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从师篇 (第3/3页)

说:“兔崽子,天赋不错,比你老子强。”

    “那当然。”赵光明拍着心口,“吃完这顿饭,您就送我去见贾师傅吧,我要为了这个家,为了您去学吹唢呐。”

    赵季平也不知道儿子为什么突然间这么开窍,早上离家的时候,他还能听见儿子的埋怨声,可是现在,好似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居然主动要求自己送他去见贾师傅。被打怕了吗?也许是吧。

    赵季平嘿嘿一笑,领着儿子走进了里屋,给他找了个板凳让他坐下,说道:“儿子,你先坐着,等爸给你炒一盘肉。亲眼看着你吃完以后,再给你收拾包袱,送你出去。”

    4.

    赵光明和父亲一起离开了故居,正式踏上了他们的拜师之路。

    沁阳在豫西北地区早有“唢呐之乡”之称。清朝末期,沁阳城联盟街的董家、贾家均为唢呐世家,发展到现在,主要分为分为两大派系,以沁河为界,北派有张家、贺家、马家,南派则以城内贾家为主。两派吹奏风格各不相同。数百年来,南北两派争奇斗艳,让沁阳唢呐盛极一时。

    为了凸显这门艺术的文化造诣,让更多人见识并传承下去,怀庆府为此创建了“金鼓会”。每年农历九月廿三这一天,各地的唢呐吹打班都要到此聚会比赛。

    其中,演出类型也分为四台,八台,以及独奏。四台是四个人就着一张八仙桌吹唢呐,八台则是在此之上加上笙,二胡,笛子,鼓……比四台难吹,但气势很高。至于独奏,就是唢呐班每个学徒都向往的,只有班主会的《百鸟朝凤》等。接客,也就是请唢呐班前去演出的主家,要是另外再多出点钱,他们还会夹杂着民间的一些杂耍,比如口中喷火,小锣(去下唢呐的长管,只吹咪儿)等。

    他们大都采取父带子、孙,带班传授,在豫西北及晋东南地区影响较大。

    但是,再有几个月就是“金鼓会”,沁南贾家一派的班主-----贾步忠门下却走了几个徒弟。

    为了不输给其他的唢呐班,贾步忠这才打破传统惯例,对外招收新人学徒,就是到时候派不上用场,也能震一下场子,不至于逊色他人。

    赵光明父子这回要见的,正是这位班主。

    他们跨过一条国道,磨破了一双鞋子,这才来到贾步忠的所在地,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唢呐班主。

    但和赵光明想的不太一样,他以为这样的人物,按说应该住在大宅子内才对,可是,实打实的他接触以后才知道,他和一般人一样,住在老旧的院子里,穿着粗麻布衣,头顶上虽说不见几根头发,但却显得黝黑黝黑。两鬓间的皱纹比他父亲还要多,稍微一眨眼,线条就十分明显。

    他们刚到的时候,贾师傅正在院子里圪蹴着,抽着旱烟。

    “儿子,跪下。”赵季平在旁边用胳膊敲了下自己的儿子。

    赵光明很听话,第一时间就跪了下来。

    “啥事?”贾步忠淡淡的看着眼前的事物说。

    赵季平急切的说道:“贾师傅,我听说您最近正在招收唢呐学徒,您看我娃咋样?”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贾步忠敲了敲手中的烟杆子,站起来围绕着赵光明走动一圈,最后,注视着他:“娃儿,你能告诉我,你对唢呐这门艺术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

    赵光明知道这是贾师傅在对自己进行入门前的考验,但由于太过紧张,一直说不出话来,最后想到以前从课本上学到的那点知识,进行一番吞咽动作后,回答道:“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与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这是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唢呐》,我听老师讲过,唢呐最早起源于明朝,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官家子弟都爱听那些曲子,我想这门艺术一定有他的独特底蕴。”醉面书生的吹唢呐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