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四十章 运筹帷幄,驰援庐江 (第2/3页)
坐镇广陵,既要兼顾玄德,又要提防周昂,庐江之事,恐怕鞭长莫及,不过,曹孟德已据沛国,或许可以施以援手,若能保下庐江,于吴郡局面而言,亦有大好处!” “哦?是因为吴郡陆氏?” “不错,陆康之兄陆纡[yū],乃陆氏当代家主,如今吴郡顾氏与主公交好,若再得陆氏襄助,许贡只怕是自身都立足不稳了。” 这些大士族,有权有势,有钱有粮,即便是太守,也十分忌惮,毕竟像刘擎这般自己紧紧抓着生产力不放,来避免士族架空的官员,少之又少。 太史慈告退,前去安排斥候一时,沮授则开始给曹操写信。 …… 数日之后,难得在沛国谯县家中惬意惬意,和自己的婆娘过过生活的曹操,左手一封,右手一封信。 看着卧榻上身姿优美的卞夫人,猝然一阵头疼。 信都送到寝屋中来了,定然是军事急报,延误不得。 “夫君,若是有军情要务,还是先以大事为重吧,奴家等你!”卞夫人看曹操似有犹豫,于是开口劝道。 曹操将信收好,松了松腰带道:“无碍,已命人去通知仲德,没个半时三刻,到不了,不碍事!” 说着,一把扯掉外袍,“夫人令我好想……” 两刻钟后…… 曹操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看着程昱。 “雒阳之信,与广陵之信,竟同时到达,听闻大王乃是沮公与抚养成人,这两人是否也太过默契了些!” 一个千里之外,一个百里之隔,同时送到,属实离奇。 程昱道没关注这些细枝末节,脑中尽是如何援助庐江之事。 因为严格来说,沛国与庐江郡,也不相邻,走最近的道,需要借道九江郡淮水以北的领地,或者借道汝南,只是汝南多山势,没有九江的水道好走。 好走的道,面临的问题就是敌军会快速拦截,加上九江郡城池多集中在北面,所以驻军也多。 “主公,从沛国支援庐江,北道途径汝南,多山地险阻,南道沿淮水走,为九江要道,阻碍不会少,而且下蔡县,乃是军防重县,想要顺利通过,只怕不易。”程昱开门见山的介绍进兵路线。 “有没有可能,分兵前往,若一方受阻,另一方也能及时赶到。”曹操道。 “或许可行,可由夏侯兄弟率骑兵从九江过,曹家兄弟率步军从汝南过,不过,步军应该率先出发。” 曹操看着舆图上程昱设想的路线,稍加思索,又问道:“九江太守周昂,会不会参与此事?” “主公,袁绍与袁术目下虽然缓和,但两人的矛盾亦无法善了,将庐江拱手让与袁术,乃是因看袁术尚有价值,袁术若得逞,那么二袁交易便成,若是袁术败了,那袁绍道不需要自己动手了,而且可以借袁术的势,极大削弱陆康的兵力,届时袁绍去庐江,易如反掌,故而无论袁术能否得逞,袁绍有百利而无一害,又何须浪费兵马,助其取地呢?” “听君一席话,操茅塞顿开,既如此,便从九江快道行军,周昂敢挡,便碾了他!”曹操道,说着,他又扬了扬沮授的信,“沮公与信中说了,他会屯兵九江东面,周昂敢动,他便率军杀入九江,为我策应。” 程昱一笑,“与渤海王谋,实乃一大幸事!” “仲德何出此言?” “主公只管照命行军进击,这路和援兵,渤海王已经安排妥当了。” “哈哈哈,仲德说的是,渤海王运筹帷幄,虽坐镇雒阳,却知千里之外的一草一木,料敌料我,皆一清二楚!真是不服不行!” 这种说法,程昱是认可的。 只有某个在雒阳“欣赏妾身舞姿”的当事人,对庐江之事一无所知。 信送道曹操与吕布手中了吗? 袁术开始进攻了吗? 他们打算怎么驰援? 什么时候回信呢? 计划敲定,曹操当即做了决定。 “传令全军集结,粮草先行,预定十一月进兵!” 翌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曹操心情大好,伸展伸展腰肢,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