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_第二百八十章 杨氏反水,豫章奔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杨氏反水,豫章奔袭 (第2/3页)

氏有叛他的行为,恐怕汉中城中的杨氏子弟,就要遭殃了。

    如今得知杨任佯装兵败,逃回汉中城中,有这样一支杨氏自己的部曲在,杨柏算是松了口气。

    杨柏亲自手书一封,唤来亲兵,道:“将此书交予斜谷道杨献将军,令其按信中所述行事。”

    “喏!”亲兵领书前去。

    杨柏望向窗外,天空蔚蓝,万里无云。

    “万里无云,千里无阻,百里汉中,翻手可覆。”杨柏说着,翻了翻手,两眼看着,翻过去,又翻回来。

    -----------------

    扬州庐江。

    张辽与朱皓在皖县汇合,在桥氏江船的运输下,两日时间,便达柴桑,接下来,便是一段日夜兼程的路,柴桑,历陵,海昏,最后便是南昌。

    于此同时,韩当与朱治两军已经拿下新淦,且孙策已与之汇合,大军继续北上,直奔南昌。

    一场角逐赛,悄然进行。

    另一面,周泰周平率领训练半成的水军,沿赣水直达南昌,虽是逆流而上,但赣水下游连通彭蠡泽,水道开阔,并不湍急,非常利于行舟,而陆路山水相间,连条像样的官道都没有,速度自然也快步起来。

    朱皓的任命,韩当也已得知,太守新逝,南昌城中,人心惶惶,正是占据的好时候,若是被朱皓抢了先,南阳人心安定下来,攻城难度便会直线上线。

    加上朱皓上任,渤海王不可能没有兵马方面的安排。

    日夜兼程两日,可谓跋山涉水,终于,张辽看到了赣水对岸的南昌城,静静的伫立于赣水之滨。….“好在抢先了一步!”张辽叹道。

    赣水边上,已有十数艘大船停靠,船上所扬旗帜,正是“渤海”。

    “想不到周泰果真先我一步到达!”张辽感慨一声,对水军的看法,又抬升了不少。

    这不仅仅体现在行军上,船只之内,还携带了大量粮草,若这些粮草通过辎重运输,恐怕从柴桑运到南昌,得需要半个月时间,若前线告急,真是黄花菜都凉透了。

    果然南方战斗,水军不可或缺,想到主公在拿下冀州之后,便下令在渤海建立船坊,打造战船,真是有先见之明。

    靠岸的船只,等的就是张辽。

    双方打了个照面,便开始渡江。

    “豫章多山,这陆路,实在难行!”张辽冲周泰感慨道。

    朱皓也笑道:“多亏将军战马耐力持久,否则这场奔袭赛,未必能得胜。”

    这时,周泰面色一紧,道:“现在说胜,为时过早,孙坚军也已经到对岸了,他们是从别处渡的江。”

    “什么,已经到了,那南昌……”张辽急道。

    “文远将军莫急,到的不过是小部人马,此时他们的兵马数量,尚不足以攻击南昌,如今聚在城南,我探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前去,故而在此迎侯。”

    张辽点头称道,回:“未知敌情,是不该贸然行动,水军没有强兵厚甲,与之硬碰,会吃亏的,不过,敌军动态,必须掌握,幼平可有派人监视?”

    “放心,吾友蒋钦在盯着!”

    战船悄然渡江,借着水势,来到斜对面。

    一船接一船的将士,战马,顺利汇聚于岸边,张辽与朱皓,眺望南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南昌南面林中,数道目光向外窥视,

    “义公,林外那些人,是谁的人马?”朱治问。

    他刚赶到此地。

    韩当摇摇头,“看那个背着木弓的,应该是头领,他们好似知道我等聚于林中,故意在此露迹的,可能是南昌守军,也可能是渤海王的部下。”

    “渤海王部下,未听说有此人啊?”朱治道。

    “兴许是无名小卒呢,他怎会派一大将来盯着此地,我猜,他是庐江来的,故而比我们先到,但渤海王兵马,却未必快于我等。”

    “如今聚了多少兵马了?”

    韩当回道:“君理,算上你的,三千左右。”

    朱治盯了盯前方,“不若我军先试探攻一攻,看渤海王兵马,是否到了,若南昌仅有郡兵把守,自然挡不住我等。”

    “不等少主了?”

    “少主最晚渡江,恐怕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