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 光绪三十三年 (第2/4页)
不离利益二字。 吴禄贞摇头:“如果单单为了利益,就不会有鹿岗镇慈善会出现了,也不会到处捐款。就好比赵传薪去美国做的那些事,也没见他图什么利益。卑职觉得,这件事还有内幕!” “那是怎么回事?” “卑职觉得,会不会是这样?日本人先将界桩挪动,然后赵传薪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大概就是军事参议的能力,很快分析到点子上。 闻言,徐世昌眼睛一亮:“这就说得通了!好个日本人,狼子野心!赵传薪这次干的漂亮!” “督抚,那我们?” “去跟日方联络。先说明,这件事与朝廷无关。然后申明,可以将界桩挪回原位,但不可侵占朝廷土地一丝一毫!” “督抚英明,卑职这就去通电日方!” …… 与此同时, 北洋大学堂。 时任北洋大学堂校长的梁敦彦,正与《大公报》的主笔英华面谈。 “敛之,袁总督创办实业,挤占了部分教育款项。虽新式企业能促进教育发展,可远水不解近渴。如今我欲扩建学堂图书馆,经费实是有限,还需你帮忙发报向社会求援。” 清廷的教育体系略微混乱,加上新学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许多办新学学校的教育人士,在经费上都是捉襟见肘。 哪怕是最早的新式学堂北洋大学堂,以及国内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都是如此。 英华想了想说:“崧生先生兴办教育的气魄,令在下折服不已。发报是小事,不过时下新式学堂与学生数量增加,教育经费需求总数激增,社会上的援手,怕是远远不够。” 叹口气,梁敦彦无奈道:“如今朝廷变法维新,到处用银子,如之奈何?” 英华忽然道:“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崧生先生何不向他求援?” “谁?” “赵传薪。 他开了鹿岗镇慈善会,我没记错的话,其中就有助学捐款一项。旁人都是几十到几百大钱,至多不过几十两银子。而崧生先生若肯向赵传薪求助,呵呵,只要他答应,崧生先生想必会大吃一惊!”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我在美国游历,也曾听闻其大名,只是其人手段过激了些。可他为何会让我大吃一惊?” “因为他出手,通常是手笔惊人!” “那我该如何劝说他,让他肯出这份钱呢?敛之还请教我!” 是啊,英华也皱起了眉头。 据他从刘佳慧那了解,鹿岗镇慈善会的助学捐款,一般都是给个人捐款助学,倒是没说会给这种清廷下辖大学堂捐助。 据他所知,赵传薪桀骜不驯,对清廷又素来没有好观感。 要怎么说服他同意呢? 忽然,他想到了个点子:“崧生先生,何不年后邀请赵传薪来北洋大学堂做一次演讲呢?他可是有名的爱国人士,就我所知他还懂得西洋绘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让他来演讲,也不会跌了大学堂的面子!先让他来演讲,等讲完了,你再当面开口求助,想来他碍于面子不会拒绝吧?” 最后一句说的没什么底气。 想想赵传薪那混不吝的性子,这还真不好说。 不过,总归是个办法。 “得亏了今日请教敛之,不错不错。先斩后奏,或许会得罪了此人。可只要筹得经费,其余都能商量,反正明年我就要卸任了,呵呵。” 英华心说:要完钱就跑,这就有点老阴比了吧? …… 腊月二十九,鹿岗镇治安所全体聚餐涮锅子。 直子优香也受邀前去,和众人热闹了一场。 席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直子优香也喝了一些,但比日本清酒度数高了不少的烧酒,将她的脸烧的彤红。 同样受邀的还有李之桃和吹水驹,这两人今年在鹿岗镇过年,年后便要赶赴港岛走马上任了。 但赵传薪没去。 他在家塞红包呢。 今年的红包是印刷的,上面画着挺喜气的羊头。 因为明年是羊年! 一个红包一块大洋,外加一角小洋。 颇花了些功夫,他才将全部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