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崭露头角 (第2/2页)
饭菜。 “传话给尚膳监,皇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给东宫的膳堂加肉,不必再按丧期从简。” 朱元璋简单的一道旨意,让东宫的伙食恢复如初,顿顿有肉。 待宫人出去传旨,蒋瓛继续道: “在大本堂,陛下您离开后,两位殿下比试才华,允炆殿下作诗一首,允熥殿下作诗两首......” 忙碌的御笔一顿,朱元璋讶然抬头:“他还会作诗?” 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简直不敢相信! 朱元璋道:“仔细说说。” 面对朱皇帝犀利的目光,蒋瓛不敢隐瞒,如实汇报。 三首诗都被锦衣卫记在小册子上。 “古有曹植七步吟诗,俺孙子也能七步作诗?” 朱元璋咧嘴一笑。 旋即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这么一说,倒是这混小子故意藏拙? 又好像不对。 一个有心计的人固然可以隐藏野心,但如何隐藏才华? 纵观古今,又有几人能七步作诗? 更何况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郎。 朱元璋又将注意力放在诗词内容上。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朱元璋默念着朱允熥借用杨慎的那首诗。 很有深意啊,尤其是最后两句。 历代都是前人创下的基业后人接手,当事者自己却以为是在进行龙争虎斗。 这不就是暗示说他们在争夺皇太孙之位? 允熥这混小子,何时有如此境界? 朱元璋虽是草根出身,幼年不识几个大字,但在打江山期间,他自学文化,经常跟大文豪们在一起,虚心学习。 特别当皇帝后,更是狠抓教育,从四书五经到兵书阵法,从历史典故到天文星占,朱元璋都能信手拈来! 《国榷》中记载:“吴王微时,目不知书,起兵后,日亲诸儒,流览神解。” 《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太祖……身在行间,手不辍书,遍考百王之迹,深明治乱之故。” 有明一代,从始至终,最善于学习的皇帝,唯朱元璋和朱由检二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自嘲“幼而失学,长而无闻”,但实际上他在所有皇帝中算是学识渊博之人。 “你是说,允熥赢了最后却自己认输?” 朱元璋不解。 蒋瓛回道:“是,三殿下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亲兄弟之间不必分个高下,自愿认输。” 看来朕大大低估他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朱元璋本就是个有心计的人,自创业到现在,当了四十年老大,什么样的人和事他没遇到过? 朱允熥这点小心思,他一眼看出。 不过,朱元璋觉得,朱允熥那混小子懂得谦让,心怀宽容,是有大格局的人。 朱元璋屏退殿内所有人。 独自一人靠在龙椅上。 幽静的大殿内,他如一个孤独的老人,发出一声长叹。 “标儿,你这一走,把爹给难住了。” 朱元璋喃喃自语:“爹本想立允炆为皇太孙,绝了你弟弟们的心思。” “没想到允熥的脑子活络了,他这几个月的表现,可不得了。” “兵法韬略,才华横溢,能文能武,仁义与手段皆有,简直与你当初一模一样啊!” 说着,不禁老泪纵横。 “爹现在犯愁,该如何抉择?” “标儿,你若在,爹何苦愁这档子破事?” ...... 当天下午,朱元璋突然传旨,让两个年长的皇孙明日参加早朝。大明第一帅的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