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9章 决策委员会 (第2/3页)
公司存在的现金流隐患危机。这一下又要大出血了吗? 对紫微星这种旗下有着诸多业务,营销、产品、运营、科研都在做的公司来说,账面上只有几千万,是非常危险的。 按照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公司账面上要存有至少能满足日常运营18个月的现金流。 现在,紫微星每月的支出在1200万左右,18个月……就是2亿多! 哪来那么多钱? 周不器好像对钱没什么概念,做事很坚决,沉声道:“我和杨博士谈过了,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想要产生动力,就必须是为了产品而科研。” “我们要做什么产品?” “分布式的关系数据库!” 话音一落,众人齐齐变色。 连程秉皓、张一明、郭鹏飞三个技术出身的也惊呆了,张大嘴巴,嗔目结舌。 在计算机领域,这是个新概念。 哪怕是硅谷,也没有巨头公司对这个方向展开过研究,这完全是一块空白市场。 能行吗? 国内这几年互联网发展的这么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一直在模仿硅谷。美国人在前面蹚雷,我们在后面借光。 他们做失败的项目,我们不做;他们做成功的项目,我们抄袭过来,做成国内版。 这不仅减少了失败的几率,也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这种模式多香啊? 现在,我们要做分布式数据库,这可是美国人没走过的路,万一前面有雷,我们不是要自己踩? 这里面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贺阳喝道:“这太冒险了!” 郭鹏飞很是心虚,“老周,这……不合适吧?” 张一明叹了口气,摇摇头。 程秉皓惊愕半晌,才痴痴的说:“这是技术开荒啊。” 王浩阳生生咽了口唾沫,怔怔失声:“这得投入多少钱呐?” 决策委员会的六个人,其他五个竟然都不赞同。 周不器对他们的反应并不奇怪。 这就是国内科技圈的现状了。 核心技术很重要,这谁都知道。可真正面对了,谁能下决心去做?业内,有一群天天喊口号的。圈外,也有一群天天鼓吹的。 基本上就是号召别人去做又苦又累的科学研究,自己在旁边摇旗呐喊。 这就又形成了另一个风气,高端人才纷纷出走。 名校们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想做一些世界级的科研项目,结果却发现……国内根本没有带头人。 院士们或是忙着喊口号,或是忙着写论文,或是水平根本不够不会做,企业方面又舍不得花钱,最后只能是出国寻找机会。 周不器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但他肯定要做点什么。 校内网已经给名校高材生们准备了“人才套餐”。 利用还未上线的“微知网”发现人才,利用应届生求职网挽留人才。对于清华北大北理北邮的高材生们,甚至还可以提供在校期间的兼职机会。 利用更长时间的感情培养和价值观熏陶,把他们留在紫微星,留在国内。 这就一定少不了世界级的科研项目。 否则让人家科研人才做网页js设计,做打车、做外卖、做二维码支付,人家啐你一脸,不走才怪。 只有最高端的项目,才能留住最高端的人才。 当周不器把这么一番理论阐述清楚后,会议室里,一下就安静了。 张一明、郭鹏飞都目光晶莹,颇为动容。 贺阳也是灼灼目光,似乎难以置信,这样一个年轻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格局?这思想层次可够深邃了。 程秉皓感叹了一声,“是啊,什么样的项目,就有什么样的人才。中国根本不缺科技人才,缺的是给这些科研精英施展才能的机会。分布式数据库……我先表个态,老板的这番话,说的我心潮澎湃,感觉回到了青春时代。我同意!” 郭鹏飞忽然举手,大声道:“周不器,我要参加这个分布式数据库的科研小组……” “你闭嘴吧!” 周不器瞪他一眼,毫不客气的拒绝了。 张一明掷地有声的说:“这正是我加入紫微星的原因。周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