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 祸乱金国 (第1/2页)
冯怡带的大军驻扎在通往辽国、西夏、金国的三岔路口。 她的大军来此之后,不只是顺利取到了辽国皇上和太后的首级,为兴朝的皇上和皇后、皇子们报了大仇,还连胜了两场战事。 冯怡一直准备着的就是同三国联军对战。 换成哪一国,被外敌攻到了边界,一定会同邻国联手战外敌。 哪知,辽国、西夏、金国在此重要的时点,辽国居然内乱了起来。 西夏和金国虽在谈合作共同迎战汉军,但这两个国都生出了内乱的迹象来。 连冯怡自己都暗暗感慨:真是天在助我也。 她同几位大将军分析战况,对这三国在此时内乱各自发表了分析,一侧有翰林院的记事员仔细记录。 每次大军出征,都会有文官前来记事、记人头、记战功,防止武将们相互串通作弊。 跟着大军来的文官不只能文,还要有些骑马的本事,至少能有逃生的技能。 文官要是从阵前平安归去,会官升两级。 在同将军们议事时,冯怡道:“大家都分析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大军驻扎在门前,三国还发生了内乱。”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冯怡又道,“吸取别人的错误,我们以后出征打仗,或者面对敌军时才能少出差池。” 袁逍先就三国内乱做了分析,“蛮人只想到眼前的小利,不着长远考虑,也没知识支撑他们做更长远的考虑。” 袁大胜的分析:“都是没头脑的野人,稍微有点脑子,能将山上的兵全撤走吗?他们都只想占便宜。” 展飞想了想说:“起因还是辽国死了皇上,像耶鲁褐和呼梁石恐怕早对皇位生了窥探之意,此时大家都想争做辽国皇上。加上呼梁石此人一贯的自大,不听军令,行事鲁莽,做出带大军撤离,回去屠杀亲王的事,是他的本性释然。” 胡捷说:“三个小国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哪管对方的死活,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同其他两国是捆绑在一起的。这便是,我们大军在此扎营,随时会攻打他们,他们还在内敌的原因。” 展飞的兄长是即将参加科举的举人,他虽学识不如兄长,但能读兵书。 胡捷的先生是状元李进,他学业没走弯路,李进教他的知识,都是适合他的东西。 他很幸运,文师是状元,武师是展飞。 宁广义道:“蛮人有个习惯,今天有吃就成,不会管明天怎么样。他们是游牧,无法去控制明天的事。所以,做起事来,只顾面前的利益。” 冯怡同意几位将军的分析,她道:“知道了他们的处事特点,只看眼前利益行事,那就按他们喜欢的去办。” “完颜黄极为想得到金国的可汗之位,我们就助他一臂之力,让他发起内乱夺下汗位,带军摆平西夏,我们得渔人之利。” 冯怡接下去,做了详细的布局。 她才又道:“能不用将士上场对战就能取胜,将这些蛮族控制在我们手上,那才是最好的。” “是,大将军。”几位将军纷纷表态同意。 大家出去之后,按冯怡所布局,去分头行动。 冯怡先派人去金国送信,让完颜黄发动内乱,还当面教他如何成事。 冒险去金国的人是屠龙队的邹思礼,他同完颜黄几人曾在京城比赛摔跤,大举得胜,让完颜黄几人敬他为仙人。 在京城时,邹思礼赶着马车,有意带着金人,到京城赌博。 导致完颜黄欠下不少的银子,全是完颜黄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