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3章 战火四起,兵败山倒 (第1/2页)
数月之后。 此时正值初秋。 秋高气爽,空气当中的温度,也不再那么炙热。 当今的天下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化。 可以说是风云变幻。 而明教的内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之前就有说过,要在明教内部,重新开展四个堂口。 而现在的人选已经定好。 那就是将六大门派的人,全部划入进来。 峨眉与武当,那自然是不用说。 峨眉为朱雀堂,武当为青龙堂。 少林与崆峒,两派并在一起,为玄武堂。 华山与昆仑,自然是白虎堂。 其余的什么帮,什么门,依照他们势力的所在地,分配给明教民间起义军统一调遣。 这样的安排,为的就是方便以后大战,不像之前那样散兵流勇。 几个月前华山派,就是典型的例子。 以便于管理! 等大战结束以后,也能明确的知道,哪方势力立功多少。 然后凭借自身的功绩,论功行赏。 明教民间起义军,之前都是大部分的兵力,都是隐于暗处,保存实力。 即便不小心,与元军发生冲突,也只是一些小规模的。 打完就走,绝不拖泥带水,留下任何行踪。 但随着奉元大战,马上接近尾声之际。 陈君逸便下令。 各地的明教的民间起义军,都向各自附近的城镇集结。 中原南边沿海一带,白鹰王殷天正率领,由天鹰教改变过来的一众教徒。 与当地的明教起义军。 总计人数七万多人。 沿着海域一带,大军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北开拔。 中原西面,常遇春也集结了近十万人。 从西南出发,一路北上集结。 最北面的边关塞外,徐达率领八万明教起义军,越过临闾关,直取蒙元大都。 陈君逸也在西域附近,集结了超二十万的兵力。 也同样向北行军。 八方凝聚,中原会师。 这一次陈君逸要搞得动作,可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 这四十五万的兵力,已经超出了陈君逸一开始的预计。 另外再加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独立的堂口。 六大门派虽然门下弟子有限。 但总体战力,和综合实力,都远非寻常部队能比。 大规模战争,战场厮杀,可能有些不适合他们。 但是搞突袭,搞暗杀诸如此类的特种作战,他们还是做的得心应手。 由于现在中原各地的兵力亏空严重。 所以明教起义军,在沿途经过城寨,也不费多大功夫,就可以将其拔掉,迅速通过。 正所谓是,沿途所过,所向披靡。 敌方兵力,鸡犬不留。 打出了味不可挡的趋势。 也同时向全天下宣布,也同样向中原所有百姓宣布,拨开乌云见日出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仅仅只用了半月时间,南至长江以南。 东至所有沿海地区,西至所有戈壁大漠。 北至临闾关以外,尽数收复。 真是感叹,蒙元的气数已尽! 现在不说其他,单说陈君逸一路从西域向北开拔。 现在手上的兵力,已经高达近四十万大军。 与之对比。 刚刚得到,奉元战场的近状。 由于双方交战过于惨烈,七小王爷‘扎牙笃’已经剩下不到十五万,还在继续守城。 因为陈君逸给他的命令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将手底下的兵力尽量消耗殆尽。 而另一方攻城的汝阳王,近几个月被元顺帝开出了十几封的加急。 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疯狂进攻面前的城池。 现在的兵力,剩下已经不到二十万。 即便如此,双方依然是战得热火朝天。 丝毫不知,四面八方的土地,已经全部沦陷。 明教的民间起义军,正不断地向中心处集结。 更加不知道,有近上百万的兵力,向他们开去。 这足以吞下,七小王爷和汝阳王。 而且在大都皇城之内的元顺帝,还在安图享乐。 也是丝毫不知,危机将步步逼近。 他安于现状的日子,马上就要走到头了。 不过很快,外界的消息,便传入了奉元。 汝阳王在得知此事,顿时一屁股坐在地上。 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于是,本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自作主张的,撤离战场,带领着残部,速回大都。 毕竟现在的形式,已经岌岌可危。 明教大举进攻,这是汝阳王没有想到的。 他不是没有想到,对方会突然起兵。 只不过事发突然,让他有些慌乱了阵脚。 再加上这几个月的征战,心身俱疲的他。 已经感到了一丝无力感,心力憔悴! 他此刻班师回朝,不是向元顺帝表忠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