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0章 解惑(2) (第1/2页)
“父皇为何要等我成婚?”杨宸紧跟着问来。 “宇文家和赵家的事,牵涉太深,陛下有来日在削藩时保全殿下之意,也有借殿下为如今因为新政动了根基的勋贵世家助力所谋,自然不会让这件旧事,来动了如今的朝局” 徐知余缓缓答来,从在皇宫大内听到了那么惊惧五内的皇家秘闻,天子心事,这过去的半年他早已经将此事的前因后果理了清楚。 赵家本是先帝用来制衡宇文家的孤臣,赵家京城里的数百口人是死在当时锦衣卫指挥使宇文杰的手中,宇文靖和杨泰,率三镇之军在陈桥逼死赵康,让赵家一门校尉都尉悉数自戕。赵家覆亡,周德为得利最多之人不假,可真说宇文家只是做了先帝的一把快刀,让其自绝于杨景,而自身清白,又当真能信? 莫要忘了当时的齐王正妃乃赵欢儿,宇文云不过是齐王侧妃,而赵家本就先帝用来取代独孤家进而和最为势重的宇文家分庭抗礼所扶立起来。 所以宇文家到底在赵家的覆灭中出演了怎样的角色,没有人可以去彻底的理清这件尘封了十八年之久,已经办成铁案的事。八大国公里除了远离京城的刑国公李复之外,哪有一个手脚是真的干净。 可杨景要为杨宸所谋,让他为皇后为用,和东宫亲近,和注定要成为整个皇朝勋贵旧党之首的宇文府站在一处,就必须娶了宇文雪,名头是成全了先帝和宇文莽老爷子当年之约,实则这件婚事背后的考量不可为不深。 杨智亲近江南清流,杨景也害怕其心志未定就偏信偏用,有杨宸这位他唯一真正亲近的皇七弟在,如何处置和镇国公府的关系,也自然该多去思量两分。将帝王心术,王权制衡看得明明白白的杨景,早已经通过这一次楚王大婚,新科取士为逐渐势弱勋贵旧党又提了一分精气神。再加上不日的北伐,待两边都回到势均力敌之时,最快意之人只会是坐在龙椅之上的天子。 他知道,杨景也知道,若真是杨宸早早的知晓了这件旧事,即使会老老实实的成亲,如何看待自己的王妃是宇文氏,就当是天壤之别。不过这也不重要,只要婚事办了,入过洞房,一切谋划就是木已成舟,无可更改。 徐知余唯一不解的是,从杨景的这些提前布局来看,好似日后的贬抑勋贵世家,重用清流,削四卫藩王之人,好似有过早的未雨绸缪之嫌。 毕竟在如今的天下臣民这里,当今天子不过为君六载,春秋正盛,已成治世之象。如此过早的为后人铺路,或许只有那一个只要说出就是诛灭九族的原因。 听完徐知余的话,杨宸只是微微抬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迟疑,对于自己师父的话,他能明白个大半,毕竟从陈桥回来之后,他也一直在心里想过此事数遍,此时就将自己关乎此事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 “宸儿是如此想的......” 听着杨宸将此事从先帝制衡之术,讲到先太后想借扳倒赵家,来为独孤家重新得以重用所谋;周德想借此赵家的覆灭为先帝所倚重;先帝则想借杀灭赵家重创当初的齐王一党,顺道借宇文家来做刀,就是想借此一并使得齐王和宇文家反目,从此安安心心的做楚王的磨刀之石。 一句一句将来,将心比心,甚至道出了赵家覆灭的关键根本就不是所谓“天命归赵的流言”,这只是一条火线,真正让不足四两的事上秤称出一千斤的人,是那位九五之尊。 徐知余有些恍惚,仿佛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自己这位弟子的眼界已经从观棋成了观弈棋之人的境界,数年栽培,忽而意外的见到成果,还当真有些不适应。 尤其是说起宇文家在赵家覆灭之事中的一句:“即便镇国公不愿为皇爷爷的手中快刀,也会有曹家、邓家,姜家抢破头的来做,无非是因为宇文家,因为母后,才让宇文家成了这个上佳之选。更何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事无论如何本王都怪罪不到王妃的头上” 更是让徐知余宽心许多,少年之人,可以记耻,可知耻而后勇,却不能记恨,用仇恨来做事,往往便会多生恶业。 “殿下长大了”徐知余听杨宸说完之后,将双手放到了自己红衣官袍上,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