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5 儒士之谋 (第1/3页)
关于重启“盐田”,并不是白瑾瑜临时起意的想法。 早在大汉灰羽城得知离国普降大雨盐产量断缺之时,白瑾瑜便在脑海中想象过前世所见的盐田。 只因为前世几次参观盐田给她的震撼实在太大。 在太阳的烘烤下,成片的水面晶莹剔透,仿若镶嵌在地面上的天空之境。 不用烧柴,也没有污染,还节约人力物力。 虽然白瑾瑜没有亲手干过,但在参观的时候见过几次盐田的运作流程,还听同行的导游介绍过。 其工艺属实算不上什么难点,无非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过日晒阵法水分到一定程度后,再引入结晶池继续日晒。 当海水的含盐量饱和度超过海水的溶解极限后,就会出现结晶,也就是常见的粗盐。 这个时候的海盐还有些生涩苦楚,但比起以前的煎煮法制作出来的盐已经不知好吃了多少倍。 最重要的是,晒盐的产量远远不是熬煮法能够比拟的。 离国沿海地势平坦,非常适合盐田的推广。 唯一能够影响晒盐法产盐的天气因素,有自己在也完全不是问题。 再进一步讲,以前的离国粮食大部分靠在大汉购买,这也是大汉身为宗主国的福利之一。 但即便大汉以市场价倒卖给离国,却也要花费大量的运输成本以及风险。 就比如说这次的大雨,冲断了大汉到离国的官道,直接导致离国国内断粮,甚至连半年都坚持不下去。 降雨的时间再长一点,恐怕整个离国就只剩下一片死地了。 当然,其中自然有大汉国故意限制离国屯粮的政治性因素在里面。 一旦晒盐法取代了蒸煮法,离国对木材的需求量将会大降,以前栽种青冈树的土地如今可以全部改为耕种粮食。 耕地面积也会大增,以这个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只要不是世家豪强把持土地,要养活一国之人简直不要太轻松。 综上所述,晒盐之法百利而无一害。 靠着便捷的近海运输,白瑾瑜有把握用离国的盐来打通周边诸国的贸易。 唯一需要注意的只有,怀璧其罪…… 所以,在离国拥有足够保护自身利益的条件之前,盐田之事必须严格封锁情报。 另外,即便是有了晒盐法,白瑾瑜也并没有打算彻底取缔蒸煮法。 因为晒盐法制作出来的只有粗盐,虽然能吃,但也就仅限于能吃、吃不死人的范畴,要说味道多好,自然是说不上的,甚至还伴有苦涩味。 但这个世界还有豪强世家的存在,他们的口味可不是简单地粗盐能够满足的。 白瑾瑜相信,只要推出精盐,必定能在世家列强手中赚取取之不竭的流水。 只不过白瑾瑜对于提炼精盐也是一知半解。 与勉强入口的粗盐不同,精盐已经涉及到化学提纯方面的知识。 先不提她根本不知道要加入哪些化学元素已到达提纯的效果,就算知道需要哪些元素,她有能去哪里搞到这些化学元素,至于比例、先后顺序就更不知道呢。 所以,与其去作死尝试,不如用土办法做到初步提纯。 土办法就简单多了,无非是多次蒸发排除杂质。 加清水溶解粗盐,将上层清夜倒入漏斗过滤,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以此往复便能得到相对纯净的盐晶体,在经过研磨后便能得到土法精盐。 这样的盐与前世的食盐肯定是比不上的,却也比粗盐的味道好的太多。 综上所述,白瑾瑜基本制定了晒盐法制作粗盐针对百姓,蒸煮法制作精盐在豪强贵族手中捞金的计划。 值得一谈的是,白瑾瑜并不准备再烧柴来实现卤水蒸煮,费时、费力、费人、费物不说,最重要的还是产量太少。 白瑾瑜准备用法术来烧开水。 其实白瑾瑜一直觉得,在有灵力和炼器士的大环境下,民间的生活却没有因为灵力和修士而改变丝毫的生活品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凡人和修士就仿佛两个世界的人。 一群人再天上高来高去,而另一群人却依旧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 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修士一直遵循着大道忘情的原则。 不管是渡劫期大能也好,还是炼气期散修也罢,对凡人都有一种莫名的高高在上的疏离感,仿佛修了仙便已经不再是人。 这与修士的大环境有关,也与修士中主流的道家思想脱不开干系。 当然,更与因果有关。 但这对如今的白瑾瑜来说都不是事,因为她走的并不是传统的大道无情之道。 而且,有第二天道在,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