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宋末_第六百一十一、脱胎换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一、脱胎换骨 (第3/5页)

 苏寒年打开《三字经》,却发现这些蝌蚪文,竟然一个也不认识。

    他只好放下这个有蝌蚪文的《三字经》,心里暗暗叹息一声。

    如此识字利器,为何偏偏掌握在赵家庄手里,能够传遍天下,这个才是真正积善积德惠及天下的大事。

    看到苏寒年一脸的痛惜样子,熊世哪里不知道他所想。

    “禀告大人,小圣人说过,这个识字的法子,仅仅限于赵家庄使用。”熊世急忙解释说道。

    他不解释还好,如此解释让苏寒年更加愤怒。

    他指着外面那些正在辛辛苦苦劳作之人,愤恨不平:“如果赵家庄把如此识字利器上交朝廷,不是可以教化天下百姓吗?”

    “大人说得有理,本来应该这样。”熊世先是赞同苏寒年的说法,接着话题一转,“小圣人说过,他不是不想上交朝廷,可是上交会有疸。因为此拼音,乃是以川音为基础,与雅音存在冲突。如果上交给朝廷,反而要受到其他之人攻讦。”

    “原来如此,老夫明白了。京城说的是雅音,断然不能接受视为穷乡僻壤的川音。”苏寒年叹息一声,显得心事重重。

    熊世点点头:“小圣人就是考虑这些缘故,只好先在赵家庄内部使用。”

    “你们掌柜能够识字多少呢?他上过夜学堂没有?”想到自己儿子也在赵家庄做事,出于一个父亲,当然关心不已。

    熊世恭恭敬敬一礼,眼里完全是佩服的神色:“掌柜上过夜学的,进步很快,已经能够识字三千,还给小人们当了老师的。”

    三千,在这个时代,识字三千就是文人的标志。

    苏晓东听到这里,脸色不禁大变。

    他万万没有料到,他一向瞧不起的庶子,不但在赵家庄找到出路,而且还进入文人行业。

    可是他突然想到,苏晓芒即使成为文人,但是他丢了苏家的脸。

    他不但没有把驰道修好,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想到这里,他一边喝茶,一边不停冷笑。

    “见过父亲,见过哥哥。”此时门外闪过一道人影,正是短袖褐衣打扮的苏晓芒。

    苏寒年见到庶子进来,心里复杂之极。

    高兴的是,这个庶子终于识字跨过三千大关,成为了文人。

    痛苦的是,他竟然把驰道没有修好,大大地丢了苏家的脸。

    看到儿子又变得更加又黑又瘦,苏寒年心里有些感动。

    庶子变成这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是他丢的不是他一个人的脸,而是丢的是老子的脸,丢的是三房的脸,丢的是苏家的脸。

    想到此处,他的脸顿时变成愤怒之色:“小芒,听说工地出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父亲,工地确实出了一点事情,不过已经解决了。”苏晓芒不着痕迹看了苏晓东一眼,知道一定是这个嫡兄告密。

    苏晓东看见苏晓芒的眼光扫视过来,并没有回避,反而有目光争锋相对。

    不过他听说苏晓芒说自己解释,就要张口质问。

    不过父亲的问话让他停止询问,毕竟父亲问话才是最好不过。

    苏寒年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只要没有出事就好,小芒,你坐下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禀告父亲,孩儿在赵家庄把仙凝土几乎所有技术都学到了,但是有一样没有学到。”苏晓芒一边坐下,一边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坦白。

    苏寒年听说只有一样没有学会,心里顿时觉得轻松许多。

    他漫不经心问道:“小芒,是哪样没有学到?”

    “禀告父亲,就是仙凝土比例。这是赵家庄不传法宝,没有人学会。”苏晓东看了一眼旁边的熊世,继续把这个事情说清楚。

    苏寒年一边喝茶,一边陷入沉思。

    自己儿子仅仅三个月,就基本上把仙凝土技术学到手里,还让儿子识字超过三千,达到了文人水平。

    可以说,赵家庄绝对是天下对匠人最好的庄子,没有之一。

    如果他们苏家庄有这么一门技术,绝对是里里外外都是苏家庄的在掌握。

    如果你不是苏家庄之人,那你就是仙凝土从头到尾整个过程你肯定不会看到。

    如此一想,他心里想通了。

    苏寒年一边喝茶,一边不经意问道:“这个比例影响有多大?”

    “当然影响不小,它会影响仙凝土的坚固与成型。”苏晓芒自己试过多次,但是还是觉得始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