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_第294章 卖了5000斤粮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4章 卖了5000斤粮食 (第2/3页)

豫不决。

    他需要在罗旋嘴里,听到一句确定话。

    以便于老支书考虑:到底要不要下定决心,按照罗旋的这个法子去办?

    罗旋道:“我们大队的农田灌既设施,还不健全。基本上属于半个靠天吃饭的状态。

    所以,老支书,你要让我说出一个具体的亩产量,这我也是说不清楚的。

    要是遇到天旱水涝、蝗灾鼠害什么的,那谁也说不清楚,到底能够收多少粮食。

    所以,我只能说我弄到这个种子。

    肯定要比生产队现在那些种子,要好很多。产量应该比现有的产量,能够高出不少。”

    大队长廖先明叹口气,“罗旋啊罗旋,我发现你是越来越谨慎了啊!

    现在我们这里面,又没有一个外人,你还有什么不敢说的?”

    罗旋一指放在桌子上,那个小布口袋。

    里面放着有1斤玉米,1斤稻谷。

    还有几颗红薯。

    这是自己提过来,当作种子样品,给老支书和廖大队长他们品鉴用的。

    “你这个种子我看过了。确实粒粒饱满、色泽也好。

    那个玉米呢,粒大,含糖量高,带有一些糯玉米的味道,但个头又比糯玉米大很多。

    罗旋拿过来这个稻谷,咬在嘴里,还带一点粘性。

    看起来,这些稻谷、玉米,红薯确实是好东西!”

    老支书道:“这就是北方种植的那种,所谓的粳米吧?”

    罗旋摇摇头:“卖种子给我的那个人,他并没有说明这些稻谷、玉米属于什么品种。

    只说是实验性培育出来的。

    结果还没来得及推广呢,他们那个自发组织起来的农业研究所,就出了大事!

    里面的负责人,也不知所踪。

    所以,他才设法将这些刚刚培育出来的品种,给往外倒腾。”

    这个时期,

    南方的水稻品种为了追求产量,多半都会使用籼米品种。

    这种大米吃到嘴里,口感不是太好。

    给人有点“散”的感觉,缺乏粘性,也没多少稻米的香味儿。

    廖大队长沉吟道:“一帮民间的农业研究爱好者,偷偷组成的培育良种培育小队,他们鼓捣出来的东西...能靠谱么?”

    民科,一直不怎么不受信任,这倒还是其次。更主要的是这批种子,不是从正规渠道出来的。

    这就让老支书,和廖大队长二人肩膀上的责任与风险,陡然增大了无数倍!

    可他们也没得选择。

    如果,

    现在不把生产队里的种子,当口粮发给社员们,让他们熬过眼前的饥荒。

    大家伙儿又哪来的力气,去进行春耕生产?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

    如果连春耕都被耽搁了,那可想而知,到了秋收的时候,生产队将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正当老支书、廖大队长还在仔细权衡利弊之时。

    忽地听见屋外,有周老三在叫:“罗旋!罗旋,大喜讯,大喜事啊!你能出来一下吗?”

    等到罗旋出去一看,只见周老三手里举着几个芋头,正满脸兴奋的在那里高兴的直跳脚,“大芋头,用你那个芋头种,栽种出来的那几块野芋地里,长出来的,都是大芋头!全是大的,哈哈哈!”

    老支书、廖大队长二人一下子冲了过去,一人抢过一个芋头,举在手里看。

    “怎么这么大?”

    眼见手里的芋头,不仅老芋头有2斤左右,就连附着在上面的小芋头,一个恐怕也有3,4两重!

    老支书吃了一惊,“这就是你们生产队,上次重的野山芋?”

    周老三回道:“是啊,而且挖出大芋头的那几块地,里面的芋头种,都是从罗旋院子里拿出来的呢!别的地方挖出来的芋头,可没这么大。”

    以前,自己盖房子的时候。

    张大孃、三嫂子她们为了替自己省钱,会去罗旋屋后那一块野芋地里,挖点芋头来当菜吃。

    这些芋头本来就不大,所以母芋头上面分裂出来的的芋儿,个头就更小了。

    甚至有一些小芋头,只有指甲盖那么一点点大,连刮皮都没法刮。

    这种没法吃的芋头,

    就被张大孃、三嫂子她们,给顺手丢到了自己那个茅屋前面的荒地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