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形势逼人。 (第3/4页)
苏联原本是愿意与英法合作,制止德国侵略,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然而英法出于种种原因迟迟不愿为与苏结盟付出应有的努力和代价,而德国却不失时机地给予了苏联所需要的一切,再加上波兰等东欧小国的极力阻拦,不愿意苏联出兵波兰进攻德国,最终导致三国谈判破裂。 最后苏联与德国牵手,苏德双方于8月23日在莫斯科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有效期为10年。 同时由于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始终未能在战前建立,这一结果无疑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从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而就在此时,日本关东军在1939年5月中旬,挑起的诺门坎事件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日军在1938年7月底进攻黑龙江,对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展开反复争夺,最后日本吃了败仗,主动与王以哲媾和。 但是,日本内阁和军方中的“北进派”并不甘心。裕仁天皇为了安抚好战的陆军将领,允诺他们可以再度向王以哲挑衅。战役初期,日军屡屡得手,进展顺利。 但是到了8月下旬,王以哲指挥黑龙江军机械化部队全线反攻,将日军第二十三师团1.1人全部围歼,日军两名联队长烧毁军旗,自杀身亡。 由于此番诺门坎事件日军比原历史上强大了许多,装备了大量新式战车和反坦克武器,王以哲此番受到了更为严重伤亡。 王以哲8月20日总攻时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压制火炮542门,飞机500架。整个战役王以哲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1的火炮数量优势,3:1的兵力优势,但伤亡比日军更大:阵亡9703,受伤15251人。 另外,黑龙江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装甲车,安岗坦克支队也没有被歼灭,只是在7月弹药耗尽后,自行撤退了。 诺门坎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日本方面既看到了自身不足,同样也看到了希望。在诺门坎战役后,很多违抗军部命令擅自抗命发动冲突的日军中高级军官遭到了清洗,整肃了陆军的纪律。 日军加强了陆军上级对下级各部队的控制能力,使得日本陆军中以下克上的传统至少在表面上基本不复存在了。日本进一步加紧了军工体系建设,以及新式武器的研究和生产,拼命的积攒力量,酝酿着更大规模的战争。 而此时,江强已经按照原定计划,扩编出了4个整编军级作战单位,出于综合考虑直接将第1师、第2师、第3师和第4师扩编为军。 新整编出来的第7、第8、第9、第10师,分别编入到了这四个军,陈正年、赵正璧、谷良民、李树村四人率先晋级成军长。 为了照顾望眼欲穿的谢晋元等人,江强格外开了个后门,擢升谢晋元为第1师第3旅旅长。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几天后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波兰战役终于如期爆发了。 委员长得知日本与王以哲爆发了诺门坎战争,尤其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极为振奋和惊喜,满心以为唐聚五将军会对日本宣战,继而华夏抗战局势会得到极大扭转。只是没有想到,这次依然是竹篮打水空欢喜一场,双方虽然是大打出手,一度杀红了眼,伤亡人数都超过万人。 苏联方面刚经历大清洗,此时正自顾不暇,并不想把事态扩大。1937至1938年,苏联进行了一次可怕的事情,整个国家开始了一次对自我的屠杀,这就是“大清洗”。 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这次事件让苏联的各方面都大伤元气,后来的苏芬战争让其丢尽了脸面,也导致在卫国战争中损失惨重。 第一批授衔的五个元帅中,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和叶戈罗夫三人被处决。15名集团军司令员中被处决了13名,85名军长被处决了57名,159名师长中被处决了110名。直至1939年,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虽然已渐入尾声,但这场运动并没有要完全结束的迹象,仍有不少人受到株连甚至被杀害。 朱可夫元帅也是因为得益于这次历次战争的胜利,才能幸免于难,否则苏联在二战中就不会有被誉为“胜利象征”、斯大林左膀右臂之一的朱可夫元帅了。同时由于德国展露出来的野心和强大军事实力,苏联非常担心德国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