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被用坏的工具 (第1/6页)
第四章被用坏的工具 从西晋末年五胡入华,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执政,已过去了一百多年。 这一百多年里,北方各民族之间一直处在相互征伐、仇杀的动乱之中。同时,北方各民族在相互征伐中也认识到,谁也不可能把谁亡族灭种,要想维护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必须注重吸收异族的先进成分,为我所用。 没有文化支撑的国家,再强盛也只是昙花一现。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执政的实践中,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深知,治理北魏不仅需要武功,而且需要文教,即通过宣扬礼、乐、法度来化民,方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 为推进汉化改革,429年,拓跋焘对政府机构进行了改组,正式恢复魏晋时代的中央行政制度,设置左右仆射、尚书等官职。 仆射(puye),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魏晋以后,仆射相当于副相的地位,仅次于尚书令或录尚书事(国务院总理)。但实际上,仆射基本上就相当于首相。为何? 因尚书令或录尚书事地位太重,皇帝不喜欢大臣的权力过于集中,所以尚书令或录尚书事的位置一般都空着,仆射以副职身份主持工作,那就是实际上的首相了。仆射、尚书,是典型的汉族官职。 431年,拓跋焘在北方取得败柔然、降高车、灭胡夏等一系列的军事胜利后,又提出了“偃武修文”的方略。如何修文? 拓跋焘选择了在北方已失去魅力良久的汉家儒学。 拓跋焘尊崇孔子,提倡儒学,用儒家学说统治人民的思想,并大 量吸收汉族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利用汉族知识分子的知识和经验治国安邦。这些知识分子主要有:范阳卢玄、渤海高允、赵郡李灵等。其中,有个汉族知识分子最被拓跋焘推崇,直至进位司徒,位列三公。 崔浩。 魏晋士族门阀制度形成以来,汉族出现众多豪门大家。两晋时,除王、庾、桓、谢四大高门外,还有扬州的陆、朱两大家。到南北朝时,则诞生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三大家。 西晋八王之乱之后,五胡入华的烽烟席卷中国北方大地,这时,北方的各大士族为了生存,分成了两派。 一派选择衣冠南渡,跟随司马睿南下,建立东晋王朝。代表家族有:琅玡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等。 另一派则比较恋家,认为留在北方也能生存并继续富贵。代表家族有: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 崔浩,即是清河崔氏的代表,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七世祖崔林,曹魏时官拜司空,封安阳亭侯。 到崔浩曾祖崔悦这一辈,崔家开始为北方异族服务。崔悦是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崔浩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崔浩父崔宏,号称冀州神童,仕北魏,官至吏部尚书,赐爵白马公。 崔浩的父系牛,母系一点也不差,他母亲出身范阳卢氏。崔浩可以说是集齐了北方两大士族高门的精华于一身,可谓是天纵英才。 少年时,崔浩即博览经史子集,对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颇有造诣。家庭背景好,还这么勤奋,还让普通人活不活? 家庭背景比不了,智商比不了,比颜值?对不起,崔浩的颜值也是一流,面相俊秀,身姿卓绝。 这样的人,只能用没治了来形容。崔浩也颇为自负--自比张良。 20岁时,崔浩就担任了魏道武帝拓跋珪的通直郎、著作郎,常伴道武帝左右,成了皇帝的私人秘书。 拓跋珪前期英明,晚年暴虐,身边人动辄被揍、被杀,可对20出头的崔浩,从未有过处罚。拓跋珪被儿子拓跋绍宰了后,409年,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前任领导的秘书,后任还用不用? 用,不但用,还更重用。因为,崔浩的另一门技能,令拓跋嗣极为欣赏。 某日,后宫出现了一只兔子,拓跋嗣问崔浩这是什么预兆。熟读《易经》的崔浩掐指一算:隔壁国家要给陛下送美女来了。 没多久,后秦皇帝姚兴,送了几个美女给拓跋嗣。 拓跋嗣彻底拜服。业务能力决定地位,拓跋嗣拜崔浩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崔浩得以常为拓跋嗣讲授经书、解阴阳。 崔浩只懂秘书工作? 东晋刘裕代表伐后秦,向北魏借道,几乎所有人反对。崔浩独自支持:现我们北有柔然威胁,若南下防守刘裕,北边柔然就趁势打过来。倒不如放刘裕进来,再把他后路堵住,这样即可削弱后秦,又可打击刘裕。 拓跋嗣采取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拒绝借道,又派大军到黄河边上监视刘裕。结果,刘裕的“却月阵”大显神威,把北魏骑兵打的抱头鼠窜。 刘裕去世后,拓跋嗣觉得机会来了,计划趁势南下,夺取洛阳、虎牢、滑台等重镇。崔浩的意见?坚决反对。 拓跋嗣:当年姚兴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