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第1/2页)
对峙两方因为鲜血和财富所引起的新恨会同旧怨,到了不可缓解的地步。 光复十四年(964)年正月初一。 还没来得及庆贺新春的大理国,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内战。 由于参战的人员太多,装备又极其简陋,造成的伤亡倒不是很大。 许多在抹杀的战场上,往往是两个士兵用双手在“消灭”对方,他们没有兵器,完全象是在田地斗殴的两个农夫,竟不象是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交替战争。 两军在澜江沧沿岸经过数日恶战,不分胜负,双方所损失的人员仅不足一成。 而这不足一成的伤亡中,伤者竟占了大半。 可笑的是,伤者很大一部分是被指甲等物抓伤。 两方军队的战力可想而知。 而真正投入正规军的主战场在大理府至腾冲府的澜沧江畔。 这里有双方共计三万多的正规军在进行搏杀。 由于段氏经营大理数十年之间,正规军大都掌握在其手里。 这几天的对战下来,高氏军显然无法与之硬抗。 眼看着澜沧江西岸的战线就要被段氏军击破,高方便找上了徐守仁,要求他兑现承诺,请明国出兵援助。 徐守仁此时哪能调得动明军? 但高氏军迅速崩溃不符合明国的利益,也会直接影响到当初所制订的计划。 思忖之下,徐守仁一边调集潜伏在大理国内的细作和乔装进来的军事人员,组成一支小型军队,穿着高氏军的军服,准备驰援高氏军。 被调集的军队有大概两千余人,已经是潜伏在大理国人员的三成。徐守仁自然不会将实力完全暴露出来,毕竟,身在大理国的密使能调动出大量人员。势必引起高方的怀疑。 而两千人的规模对于一个准备协助高方对付段氏的明国密使来说,正合适。 高方不但不会怀疑明国的用意。更会深信明国确实有诚意对其进行切实的支援。 徐守仁另一边则暗中联络百里康,希望他能在不经意中拖住段氏大军的进攻节奏,为高方争取苟延残喘的时间。 百里康获讯,这对于他来说轻而易举,当天晚上,他便令麾下随从暗中潜入后方,连点了九处粮营,烧毁了至少六成粮秣。 如果不是为了平衡双方实力。以百里康明国特使的身份,潜入烧毁全部粮秣也不是难事。 志得意满的段思聪一觉醒来,闻知粮秣被人所毁,狂喷一口鲜血。 昏迷半晌之后,段思聪悠悠醒转,他执意要立即与高氏叛军决战,争取在粮秣用尽之前击溃高氏叛军。 段思聪麾下将领也都赞同,因为这些天的战斗,已经让大家都清楚了高氏军的实力,真用倾全力一战。必可一举击溃高氏叛军。 就在大理君臣热议如何排兵布阵时,百里康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他令随从迅速向都城大理府散布谣言,声称朝廷十六万大军粮秣全部被烧毁。如今军中余粮仅够三日所需。 百里康的性格属于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