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第1/2页)
大理国从建国以来,段氏为了拢络高氏,通常采取联姻的方式,如段氏娶高氏女子为后或者将段氏公主下嫁于高氏的继承者。 如此一来,虽然拢络了高氏,但也无形中让高氏的实力更加强大,根基更为稳固。 高方的儿子高智平年方二十,正是男大当婚的年龄。 而段思聪有一女儿,正值二八芳龄,也已经到了女大当嫁的时候。 本来顺应历来的规矩,段思聪将女儿下嫁,段氏与高氏也不会形成水火不容之势,至少两家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政治政治格局,还能延绵上两三代。 但段思聪却一意拒绝了此事,这就引得高方深为愤怒,更使得高氏家族非常不安。 段思聪此举相当于悔婚,两家联姻的做法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规矩,如此一来,高方只能在朝廷上以僵持来表达自己的不安。 僵持了半年之后,段思聪依旧没有松口的迹象,反而派遣国使前往明国金陵。 这样一来,高方就坐不住了,在大理国,自己实力虽然说是能与段氏硬抗,但这不代表着自己一方能压倒段氏。 高方几经思忖之后,才有了第二路使者同时前往金陵的怪事。 其实段思聪也非常无奈,一方面他得到先父——大理文武帝段思良临终前的嘱托,另一方面自己女儿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 大理文武帝段思良自从其兄段思平起事以后,便追随其兄为副职;937年,段思平起义反大义宁国肃恭皇帝杨干贞,段思良又被任命为起义军副将,辅佐段思平灭亡大义宁国,为大理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段思良颇受皇兄器重,逐渐成为皇族中的实权人物。 944年,大理圣神文武帝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续位为大理文经帝,大理文经帝段思英在位期间。变异旧制,抬高前朝董氏地位,破坏了段氏与高氏家族联合掌权的格局。 于是,段氏皇族的实权人物段思良联合高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相国高方于946年,发动夺宫之变,逼迫大理文经帝段思英出家为僧,由段思良续位称帝,是为大理圣慈文武帝。 段思良从自己亲侄段思英手里抢了帝位之后。心中就有了纠结。 他自己能联合高氏从亲侄手中抢到帝位,日后高氏自然也能联合别人抢夺自己的帝位。 于是,他一面与高氏联姻,安抚高氏,一面却暗中对高氏产生了防备。 但当时段思良地位尚未稳固,只能依靠高氏一起统治大理国,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抑止高氏膨胀的最佳时机。 段思良在弥留之际,再三交待儿子段思聪,必须要防范高氏。警惕权臣作乱。并在时机合适之时,一举搞定高氏这个凌驾于帝权之上的怪胎。 这也就是段思聪不允准公主下嫁高智平的主要原因。 而公主执意反对也是段思聪不允的另一个辅助原因。 本来公主是没有如此实力可以在婚姻上表达自己意愿的,但这个公主在段思聪心中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