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第1/2页)
可最令段佛音震惊的是来自路上随意可见的百姓,他们眼中所显露的那一种神采。 段佛音能看得懂这是一种自豪、自信的神采。 每一个布衣平民,都能平淡地注视着段氏姐妹的座骑,虽然天子脚下的百姓,世面见得广,但那种自豪、自信的气度,却是不多见的。 在段佛音感觉中,这种气度和神采只有在大理国的达官贵族眼中才能发现。 这使得段佛音非常震惊,段佛音怀疑这不过是自己正好撞见的一小部分人。 于是,她带着段素素转了半个金陵府,最终,她终于相信了,因为她所见的明国民众几乎都是这种神采。 段佛音现在更相信,明军一旦出兵,大理国将玉石俱焚。 没有人能抵抗得了这种自信。 自信的国家很可怕,而自信的民众更可怕。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信念,那就是他们是无敌的。 精神力远胜于物力,这一点,深诣佛法的段佛音太明白不过了。 段佛音心中好奇,百里无忌究竟是如何让他的子民自信到如此程度。 所以,段佛音在被百里无忌召见的路上,就想好了商谈之后,一定要问问他。 其实段佛音想多了,百里无忌决定再次召见她,这代表着只要大理国能接受明国朝廷的条件,那么百里无忌自然就就接受大理国的请降。也接受大理国和亲的提议。 百里无忌依旧安排在御书房接见段佛音。 经过了上一次的闹剧,同时在高蓉蓉的劝说下,百里无忌已经默认同意接受段佛音进宫之事。当然前提是大理国必须同意由明国朝廷委派各地官员。 这是一种妥协。 政治妥协。 徐世铭说得有理,不教而诛是为暴虐。 毕竟当初周等国的旧臣归附明国时,百里无忌是亲自下旨安抚的,并且许以官居原职。 如今一棍子打死,确实急了些。 也正因为如此,百里无忌确实心软了起来。 他决定给旧臣一些转变的时间。 也就是说,接受徐世铭的折中之策。改革依旧进行,将旧臣中民愤极大的剔除。然后将至少一半的旧臣通过输送到大理国,而遴选出的最后一部分占比不多的旧臣,就属于可改造好的一部分,留在原职以观后效。 最后。经过三年五载,在现在国内新旧交替完毕之后,再集中力量对大理国进行整治。 如此一来,想来阻力会小很多,至少,徐世铭会不遗余力地支持自己。 百里无忌知道,徐世铭牵扯在其中太多了,不仅是徐世铭,甚至是周宪的父亲周宗。都是被改革对象。 如果真的强硬推行改革,伤害的或许不只是少数人,而是整片人。这其中牵扯最多的是自己人。 那些旧臣都是些官油子,归附明国之后,都会找一个或者多个保护伞。 而能做他们保护伞的,自然非那些亲近百里无忌的人莫属。 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丞相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