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山秘录_永生沙海 第五十七章:白毛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生沙海 第五十七章:白毛尸 (第1/2页)

    宣统二年之初,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因为新军和当地警察的突发冲突被清军居高临下的炮击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先后有成百上千的人战死被捕。也就是在这么一个光景中,原本在广州芙蓉嶂教书的姚老先生意外卷入一场灾难之中。

    姚国梁的祖父姚老先生是个老实人,他早年行遍国内的乡野之地,一为体验风土人情二为传书提供笔资。当行至芙蓉嶂时恰好革命爆发,迫于生计避祸的他便在乡村中开设私塾,日常给七八个童子教书授业用以糊口。他的学生都是附近村里的儿童,家中以务农为生没什么余钱,所以只是轮流每天由一个学生管着他的粗茶淡饭以抵学费,日子也能勉强维持。

    这芙蓉嶂中有个金鼎庙据传从前香火还算旺盛,只是当他来了之后寺人已杳无踪影徒留下了一座空寺,寺庙前后左右都是青山,山上荒坟丛立,还有些没有掩埋的棺木就暴露在野外。

    一日黄昏时分,几个学生已经下学回家。姚老先生闲来无事便上了金鼎寺外的山坡上远眺风景以寄托乡愁。此刻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重峦叠嶂暮色苍茫,是一幅如画美景。他正看得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忽然发现山坡中有一个身穿白衣之人在匆匆行走。

    他见此情形心中不禁有些纳闷,因为此时眼看天色将暗,后山之上又素来无人居住,怎会有人在这荒郊野岭行走?就算偶有人至此,难道他不怕山上的豺狼猛兽?他心中疑惑便一直紧盯着这白衣人,想看看他要到哪里去。只见此人行走如风脚步飘忽,走到一棵樟树下就一闪而过失去踪影。他见状大为讶异,以为自己一时眼花,想要仔细再看却又因为天色已晚看不甚清,于是只好满腹狐疑地回到山下。

    第二日夕阳斜下,他依旧上了寺外山坡远眺群山,没想到天色渐暗之时又见昨日那个白影在林间迅疾行走,这次仍是径直到那棵樟树下就消失不见。他有心想去看个究竟,只是抬头一看天黑路暗乌云遮月不久将有暴雨而至,只好再次作罢下了山。

    但回家后的他怎么也想不通这白衣人究竟是何人,怎么会平白无故地消失于樟树中,愈想愈生疑,于是在第三日清晨天刚发亮,趁着学生们还没来上课匆匆直奔山上而去。他气喘吁吁披荆斩棘地走了一盏茶的时刻,终于来到山坡上。放眼望去此地除了茂密的树林和十数个荒坟之外却并无什么异常,待他走到白衣人消失的那棵樟树下一看却见一口黑漆棺木正停放地上,周围的野草已齐膝。这长时间经历风吹雨打的棺材居然没有腐烂迹象。

    他看见棺木不由心中寻思到作怪的莫非是它?他忽地想到曾在《易经》中看到的文字:“白者金象也”。难道有贼人将偷抢来的金银藏在这个棺材中掩人耳目?若是果真如此,定是上天垂怜我时运不济发笔横财。

    心下越想越真越想越喜,迫不及待地想要开棺取宝,当他伸出双臂使劲推去时棺盖却纹丝不动。他仔细查看四周却并无钉隼的痕迹,心中难免有点沮丧。抬头看去此刻已经日上竿头,学生们马上就要上门,无奈之下只好悻悻而归。

    这走了一路却想了一路,决定待晚上带上一把斧头再来,用斧将棺木劈开。此时他七上八下心猿意马,草草地给学生上完功课携着斧头奔上了山坡。待到天色擦黑,那白衣人果然又如之前出没随之一闪即逝,他眼中看得真切,心中暗喜道时机到了。

    当夜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姚老先生趁着月光如镜操着斧头走到棺前,使足全身气力照着棺盖便砍了下去。只听“哐”的一声,震得山谷嗡嗡作响,棺盖上随之裂开了一条寸许长的缝隙。

    他见状更是来了精神,当下双手不停连续砍了下去,只听“匡匡”沉闷之声不绝,在周围山中回响,惊起四周飞禽无数。他连砍的十数下,眼见缝隙越来越大,终于在棺盖上砍开了一个直径约一尺的大洞。他见这个洞口大小足以伸进双手取出里面的东西,于是扔下斧头,急不可耐地走到棺前从洞口瞧将下去。

    这不看不打紧一看吓一跳。只见头顶明亮的月光从洞口照下,正照在一张绿莹莹的脸上,这张怪脸肌肤干涩唇暗五须,双眼紧闭口齿微张,正是一具身着白衣的年轻男性死尸,他的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双腿一软蹬蹬两步就瘫坐到了地上。

    待到片刻后棺中并无动静,这才好不容易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