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讨一时之趣 (第2/2页)
,小的也好偷个懒。” “那我要是不走了呢?” “那小的就回去做伙计,像当年一样吃着炊饼偷听先生说书。” “你啊你……” “还请陈先生回茶楼说书。” 曹发拱手低头,没了方才嬉笑的模样,说话也认真了许多。 陈长生摇了摇头,说道:“不了,陈某当年只是讨一时之趣罢了,而且如今茶楼也不缺说书先生了。” “先……” 曹发话才道出一字,便被陈长生打断了。 陈长生问道:“金三爷呢?他后来回来了吗?” 曹发心中微叹,也不再提请先生回去的事。 随即他说道:“金三爷他人倒是没回来……” “听你这话,好像是回来了又没回来。” 曹发舒了口气,说道:“当年的时候我怕金三爷是寻了短见,说来也是怪我当时说了些狠话,不然金三爷也不见得会走。” “心里愧疚了许久,后来是在来年开春的时候,有几位江湖中人来了茶楼,带回了书信一封,还有几篇小记,都是金三爷亲笔。” “也是从信中才了解到,金三爷离开青山城后便随着商队去了沿海。” 金三爷起初时只是想去沿海寻一些机会,听说那里做蚌工很是找钱,于是便去了,但这路上却不太容易,先是在庙里听过路的江湖人说了一些山野鬼怪,后来又误入了妖怪洞府,一路上奇妙无比…… 后来他便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了下来,身上无数不多的钱财,都买了纸与墨。 快到沿海的时候,金三爷才书信一封,托了几位顺路的江湖人将书信与这一路上的见闻带到了青山城。 “后来每过半年,便会有一封书信寄回,有时候在开春,有时候在冬末,没个准确的时日。” “也是从信中了解到,金三爷在沿海挖到了一颗顶好的蚌珠,赚了不少银子,后来便离开了那里,说是想到处看看,寻仙访踪,将所见都记录下来。” “如今曹某讲的书,大多也都出自金三爷的文笔。” “虽然书信不断,但多年不见,还是不曾见金三爷回来。” 陈长生道:“或许金三爷志在大江南北呢?” 曹发听后道:“那自然是最好。” 陈长生听后道:“陈某倒是对金三爷的见闻很是好奇,改日去了茶楼,得好好听你说说。” “先生尽管来便是。” 曹发在院子里待到了深夜,两人相谈甚欢,若不是天色太晚,他还有些舍不得离去。 但遗憾也是有的,大概就是陈先生不愿意再回台上说书了。 曹发可是一直等着先生回来呢。 但先生不愿意,他却也不能强求,能再见到先生,他已经很是知足了。 …… 夜色迷离,月光洒落进了院里,好似披上了一层白净的衣裳。 陈长生在院里闲坐了片刻后却又出了门。 趁着夜色,出了青山城。 随身只带了一壶桃儿酒,他打算去祭奠一下老友。 也不知道这些年有没有人去祭拜他。 过去说上些话,免得他孤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