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_第一百零七章 :因时制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因时制宜 (第1/3页)

    “冬!”“冬!”“冬!”

    炮声刚停,急促的战鼓声便已经是从明军的军阵之中响起。..??m

    三十余辆巨大的战车被先后推出了军阵。

    这些战车不同于普通的明军战车一般有火器和火炮射击所用的射击孔,全部封闭了起来,好似一面大盾。

    将其称为战车并不贴切,称其为盾车来更为贴切。

    盾车前方的大盾主体用木制作,足有五六寸之厚。

    车厢三面敷设双层甲板,两层甲板之间以沙土填充,甲板之外再蒙盖一层浸湿的棉被。

    这样的盾车,正是辽东战场之上清军攻城拔寨,野战冲阵最常用的盾车。

    这样的盾车极为坚固,无论是虎蹲炮还是佛郎机都没有办法将其击碎,只有红夷大炮和神威大将军炮能够对其造成有效的杀伤吗,更不用提火铳和三眼铳了。

    在《明史纪事本末》有记载着后金兵的战法。

    “建州兵结阵,前一层用板约五六寸,用机转动如战车,以避枪炮。”

    “次一层用弓箭手,次一阵用小车载泥填沟堑,最后一层仍用铁骑,人马皆重铠。”

    “俟火炮既发,突而出,左右翼殊死战,人莫克当者,官兵不能支。”

    野战冲阵,后金兵往往是以盾车作为先行,后藏重甲步兵。

    明军和蒙古纷争多年,因为蒙古多为轻骑,为了应对蒙古的轻骑所以推崇快马轻刀软弓。

    明军的弓箭石数并不高,无论是射程还是破甲的效果都不强。

    但是后金却是推崇重弓重箭,所用弓箭俱为强弓。

    而且往往借着盾车的掩护抵至近前四十步左右,才开始放箭。

    四十步的距离已经到了清弓的破甲范围,无论是身穿棉甲,还是布面铁甲,只要被射中一箭当场便会失去战力。

    就是制作稍微差一些的盾牌甚至都会被重箭所射透。

    在连射数箭击乱了明军的军阵之后,后金兵便会开始发起进攻,一鼓作气攻入阵中。

    后金的前身并非是游牧部落,说准确一些,他们是渔猎部落,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

    不同于没有铁矿,冶铁工艺落后的蒙古,后金此时已经具备了一整套完备的工业。

    孔有德的叛逃,甚至还将火炮的技术带入了后金,后金已经开始自行研制红夷大炮,制作鸟铳、三眼铳等火器。

    这也是为什么在之后的松锦大战之中,清军竟然一次性排出了上百门火炮和明军列阵展开炮战甚至不落下风。

    后金兵最强的并非是骑战,而是步战。

    后金兵与其说是骑兵,不如说是骑马的重步兵。

    在初期的骑阵交锋之中,辽东的骑兵在小规模的冲突之中,常常占据着优势。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金现在已经是补足了骑兵的短板。

    原先在后金的序列之中就有不少归附的蒙古部落。….崇祯八年,林丹汗病逝于青海湖畔,使得漠南蒙古诸部不得不臣服于后金。

    黄台吉称帝建制,正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定都沉阳,改名盛京。

    清军也在这时彻底补足了这一短板,从此之后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清军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明军在北地的境况就此急转直下。

    后金的战法虽然看起来简陋,听起来简单,但是在战场之上,最简单的战术往往能够收获最大的效果。

    战争不是儿戏,也不是文人记载着的什么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