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169节 (第2/2页)
可太幸福了! 洪武时期 朱元璋无语道:“要不是看过《宋史》,朕都要信了。” 史书里记载的包拯可没这么大本事,而且宋仁宗一朝文臣众多,先有寇准、丁谓等人,后有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包拯在这些人中并不算很出名。 没想到因为一些小说戏曲竟能颠覆至此。 朱权眼巴巴道:“父皇,这套书怪有趣的,不如买下来吧?” 朱元璋不悦地瞪了他一眼,“你脑子被驴踢了?这书全是胡诌的,就没几句是真的,买它作甚?钱烧得慌?” 他之前买的书消失了好几本,要不是他命人火速追回锦衣卫指挥使,恐怕他的书都要保不住了。 时隔半年,他这会还在心疼呢,这瓜娃子居然还提议买这种没用的闲书,找抽呢。 “怎么会没用呢,书里有好多……”朱权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忘了《洗冤录集》大明也有了。 这么看,这书确实用处不大。 可是……好想看怎么办? *** 【随着一声“开铡”,庞昱人头落地,庞太师哀伤过度晕了过去。 包拯起身道谢:微臣多谢公主及时赶到。 赵凌舒:不必客气。 陈州一案圆满落幕,包拯从庞昱住处搜出被吞掉的赈灾银,可惜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了。 眼看陈州饿殍遍野,卖儿卖女,包拯心里很不好受,可他为人清廉,把俸禄都搭进去也不过杯水车薪。 赵凌舒第一次见到这种惨状,心里堵得慌,这还是宋朝最鼎盛的时期呢,居然还有这么多人饿死,若是往后,那不是要死更多人? 而且这些人本可以不死的,是贪官贪了他们的赈灾银子。 这一刻,赵凌舒深深感觉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一个昏庸的皇帝,就算国家再富庶,有再多的忠臣良将也改变不了什么。 对皇帝来说,平庸就是原罪。】 宋仁宗时期 赵祯脸色涨红,气得一掌拍在龙椅的扶手上,但扶手是金龙,没拍出响声反而把自己的手拍疼了。 可作为皇帝,他又不能喊疼,只能憋着,一时间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一些掐媚的大臣见到赵祯铁青的脸色,纷纷厉声指责天幕胡言乱语,辱骂官家云云。 赵祯闻言,更委屈了,他自亲政以来勤政爱民,对下人宽仁,提拔了不少能臣…… 就算不如先祖,但也不至于是昏君吧? 怎能因为有贪官污吏就骂他是昏君呢?历朝历代哪一朝没有贪官污吏?怎能因为贪官污吏就断定他平庸? 赵祯咬牙切齿,刚想发怒,天幕又开口了,只能暂时按下心中的不满。 【赵凌舒提出以工代赈的方法帮助了一些青壮灾民,至于那些老弱妇孺就只能靠赈灾了。 但灾民数量庞大,手头的银子根本撑不了几天。 赵凌舒想来想去,决定往赈灾的粮食中掺沙子。 她这一举动震惊了所有人。 众人看到白花花的米面中惨了沙子小石子,敢怒不敢言。 唯有阅历深的包拯和公孙策惊讶了一瞬便猜到了她这样做的目的。 公孙策拱手道:公主思虑周全,学生敬佩。 包拯也笑道:公主果然聪慧,如此这批粮食定能撑到朝廷再次拨银。 掺了沙子、石头的粮食,不是一无所有的灾民根本不会多看一眼,更不用说来排队领取了。 这样就能杜绝那些贪小便宜冒充灾民来领粮食的小人,保证真正吃不上的灾民能领到赈灾粮。 把粮食领回去过滤掉沙子、石子还是能吃的。 若是不过滤也吃不死人,灾年吃土嚼根之人还少吗? 陈州事了后,包拯启程回京,赵凌舒也跟着回去了,她记得原著中包拯奉旨赴陈州调查庞昱放赈舞弊案时,途中遇到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就是李宸妃。 大名鼎鼎的狸猫换太子案。 根据剧情的不可抗性,来的时候包拯快马加鞭没遇上李宸妃,回去肯定是要遇上的。 赵凌舒是真的讨厌这个瞎编出来的狸猫换太子,偏偏这出戏被改了又改,已经成为了包青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案子。 论包青天中比庞太师还要冤的人物是谁,一定非刘娥刘太后莫属。 庞太师虽然叫庞吉,但至少同音不同字,还能说原型不一定是宰相庞籍,但刘太后就惨了,宋朝就这么一个刘太后,仁宗也是她抱养的,想不联想到她身上都难。】 宋仁宗时期 赵祯还在气头上,心里憋着气呢,听到这话,眼皮猛地一跳,什么意思?狸猫换太子和他有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