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9节 (第1/2页)
里面许多罪名确实是他的,以他在江南西道的人缘,都不用姜侯特意调查,肯定有无数人忙着把他的罪证报上来——这封匿名告发信,估计只是开始。 于是滕王不准备推诿自己原有的罪名。 他准备从另一个方面说服这位掌尚方宝剑的巡按使! “但我有一言,姜侯听听有无道理?” “人人都道本王穷奢极欲,所到之处,皆起滕王阁。可一座滕王阁所费才多少?姜侯是掌过城建署的,难道不知一座楼阁之值?” “那江南西道的世家,可是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 许多世家的园林,简直建的不比唐初国库空虚时修的太极宫差! “他们又弹劾本王专挑农忙时出去践踏农田打猎,可本王带着十来个亲卫,便是践踏农田能践踏多少?” “然世家所侵占当地良田土地,却是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滕王甚至越说越真情实感委屈起来:“我乃高祖亲子,难道能去过苦日子?陛下削了我的食邑,我不敢去向陛下闹,从士族那里要点钱又怎么了?姜侯可知,江南之地,多少世家金玉满堂,妓妾溢房,商贩千艘,腐谷万庾?”* “姜侯既然是代天巡事,便要论罪,也得分个轻重缓急吧。”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第216章 先礼后兵 滕王这一番慷慨陈词后,并未见对面巡按使有丝毫动容。 她依旧端坐在对面,好似一尊玉像。 那掷地有声的一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就渐渐消散在空中。 而滕王在路上练习了很多遍的愤慨神色,也渐渐有点保持不住。 滕王:? 你好歹要有点反应吧! 他来之前想过姜侯的各种应答,方才那一番陈词,也是想探一探姜侯的底细:这次她来,到底是朝廷要精准找他这个亲王的茬,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目标,只要捞点功绩回去就行。 但他真没想到,姜侯对他的愤慨和委屈,毫无反应。 就像……就像他去酒肆听说书的时候,坐在台下看人说书的样子。她神色平和专注,滕王甚至都开始怀疑,诶?我是漏了什么没说完吗? “姜侯?”滕王不得不出声提醒她。 姜沃安然开口:“滕王方才用此典故是在提点于我,做巡按使要不畏权贵,不忌惮对方身份,我都记下了。” 滕王:等等,好像哪里不太对。 他很快想起‘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个来自《后汉书》的典故,讲的正好也是‘巡按使’——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按各州郡,其余使者都奉诏坐上马车走了,唯有一个叫张纲的,不但不走,还直接把自己车轮子就埋在京城外头,说出了这句话。转头就开始弹劾朝中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梁冀等人。 “滕王。” “说来,若按身份之贵重,若按处置后可警示天下人心……” 姜侯这一顿,滕王的感觉,从不对变成了不妙。 果然听姜侯继续道:“似乎滕王您这位天子皇叔,才是豺狼。寻常士族才是狐狸啊。” 滕王下意识想说:我不是,我没有! 但很快又反应过来:我好像确实是——巡按使若要立威,那严惩一位天子亲叔,自然比严惩‘江南西道某州某家家主’更有震慑力! 滕王:告了半天状,豺狼竟是我自己? 此时此刻,滕王只想把给他写稿子的王府属官拉过来打一顿!李元婴甚至怀疑,这些属官是不是想趁机干掉他,好换个官职?! 就在李元婴好容易重新组织了语言要辩解后,又听眼前姜侯恰到好处开口,声音里还带着几分笑意:“滕王莫急,故人叙旧一点玩笑话而已。” “我来之前便知,正如滕王所说:以罪名论,滕王且算不得豺狼。” 滕王的话就全部卡在了肺管子里。 这也是能玩笑的?这是我的身家性命好不好?! 至此,哪怕滕王自觉是有备而来,也觉得从情绪到节奏,全都被对方带跑了。 他这只道行浅的狐狸,放弃了跟朝廷风云里走出来的真正狐狸,继续打言语官司的试探之心。 滕王甚至带了点自暴自弃道:“姜侯划个道吧。” 姜沃笑眯眯:这才是谈事的态度嘛! 她可是好心好意先给滕王送了‘举报信’(此时姜沃已经忘记了这封举报信是自己伪造的),给了滕王做带路党的机会, 怎么方才一见面,滕王还想用激将法兼道德绑架她呢? 滕王把自己比作狐狸,也挺像的,确实有几分狡猾——方才自己若是顺着他的话去说,可能就被他架住了,搞的不查清世家,都不好意思查他这个滕王了似的。 * 且说,听姜侯说‘知他不是豺狼’,滕王原本放心了一点,请姜侯划个道。 然而很快又再次提起心来—— 因姜侯接着说起:“滕王既然是擅射猎之人,自然知道,哪有嫌猎物多的呢?” “别说豺狼和狐狸,既然出门一趟,有只兔子獐子也是不能错过的。” 当道伤人的豺狼也要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