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珩_林珩 第10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林珩 第101节 (第2/2页)

被殴打所致。

    “你所言确实?”鹿敏起身来到家奴面前,居高临下发问。

    “回家主,千真万确,奴不敢有半句谎言。”家奴张开嘴,缺少数颗牙齿,说话时嘴巴漏风,咬字模糊不清。

    “混账!”

    鹿敏突然发难,一脚踹上家奴的肩膀。力量之大竟使家奴倒飞出去,砰地一声撞上墙壁,摔落时喷出一口鲜血,再也爬不起身。

    “壬章奉君上旨意清丈郊田,谁给你的胆子横加阻拦?!”鹿敏勃然大怒,却非针对壬章,而是重伤咳血的家奴。

    家奴告状不成,趴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出声,更不敢为自己分辨。

    “父亲,不阻拦壬章,隐田如何交代?何况法不责众,拦截清丈的不只鹿氏,智氏、陶氏才是首当其冲。”鹿霆忍不住开口。

    他是鹿敏的次子,负责掌管家中的田、林、牧和两处矿,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

    林珩率军出征,氏族家主领兵在外,壬章突然带人清丈郊田,打了各家一个措手不及。

    事发仓促,看守郊田的奴仆千方百计阻拦。壬章毫不客气,数日之内连查八家。现如今,专门设置的囚牢里已经人满为患。

    鹿霆知晓事情厉害,却实在看不惯壬章嚣张跋扈,半点不讲情面。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为此头疼的也不只鹿敏一人。

    “糊涂!”

    听到鹿霆的话,看穿他的想法,鹿敏大感失望。

    “你怎知君上法不责众,你怎知智氏陶氏必首当其冲?你又怎知鹿氏不被君上所厌,沦落到被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见鹿霆仍不服气,鹿敏加重语气,沉声道:“若非我同有狐氏割席,你的姑母甘愿以性命取信君上,你以为公子原能平安无事,鹿氏还能高居朝堂?”

    鹿霆的脸色终于变了。

    鹿敏不放过他,决意一次说个清楚明白,让他彻底醒悟,以免为家族招祸。

    “若非如此,鹿氏必落得有狐氏下场,早就不复存在。你为了区区田地,胆敢违逆君上旨意,谁给你的胆子?!”

    鹿霆脸色煞白,张了张嘴,一个字也未能出口。

    见他这副模样,一直没出声的鹿雷终于开口:“父亲,错已酿成,要紧是匡救弥缝,不能一误再误。”

    这番话提醒了鹿敏,短暂熄灭了他的怒火。

    “以你之见该当如何?”鹿敏回身落座,心中已有计较。仍要问询长子,为的是看清他能否言之有物,亦或只想饰非掩过,利用言辞为鹿霆开脱。

    好在鹿雷没有令他失望。

    “为今之计,唯有对症下药,亡羊补牢。”鹿雷微微倾身,侃侃而谈,“君上清丈郊田,图谋为何?其一必为赋税,其二应涉奖惩。我观壬章先查罪臣之地,其后方为各家,想必君上有所顾忌,无意将事做绝。如此便有转圜余地。”

    鹿敏既没点头也没否定,沉声道:“继续说。”

    “父亲,君上灭郑,足见雄心勃勃。如烈公时,晋之版图将扩,些许郊田何足挂齿。”鹿雷看一眼鹿霆,见后者有怒不敢言,眼底闪过轻蔑,愈发看不上这个兄弟,“请父亲令族内自清田林牧,造册呈送君上。凡多出土地归于丈尺。鹿氏自愿清还,请君上既往不咎。”

    鹿雷所言并非无的放矢。

    各国度量衡存在差异,四百年间从未统一。单是晋国内部,丈量的标尺就有多种。开国之初更是以步丈田,有出入再寻常不过。

    “晋以战功立身,君上有宏图之志。远且不提,近观霸楚,先后灭申、少等国,有功氏族赏赐何其丰也。”

    在鹿雷看来,鹿氏最要紧的是审时度势,获取林珩赏识。

    身为新氏族,曾与有狐氏牵连,天然存在劣势。想要越过藩篱,真正成为国君的心腹,势必要付出更多努力,不惜任何代价。

    “父亲,此乃机遇。”鹿雷目光灼热,道出心中所念,“氏族皆有隐田,区别在于多少。鹿氏若能率先自查,造册呈送君上,不仅能掩过,更有无尽的好处。”

    他的话相当直白,正好同鹿敏所想不谋而合。

    “善!”

    鹿敏朗笑一声,感叹后继有人。

    鹿霆来回看着父兄,认真思考良久,终于有所顿悟,神情中浮现一抹惭色:“父亲,兄长,我有过。”

    “知错能改,莫要再犯。”鹿敏对小儿子有些失望,却没有彻底放弃。

    鹿雷对他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身为嫡支的继承人,对于没有威胁的兄弟,他乐得给予善意。不聪明没关系,只要不自作聪明,他不介意帮扶教导。

    父子达成一致,鹿敏连夜派出忠仆,在族中进行安排。

    至于重伤的仆人,早就被拖了下去。以他的伤势注定活不过今夜。

    氏族们忙着商量丈田一事,都是彻夜未眠。

    天明时分,群臣在宫门前相遇,都能看清彼此眼下的青黑。大家嘴上不问因由,实则洞若观火,早已心照不宣。

    城门开启,一骑快马飞驰而入。

    马上骑士来自边城,怀揣陶青的书信,入城后直奔陶荣府上,奉命将信交至陶荣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