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91节 (第1/3页)
“将人先请到正厅来吧。”韩彻想了又想,还是找寻不到对应的人来。 “是。”韩老三连忙跑前面去请人了。 “二兄,我去寻阿母和四娘了。”三娘听见韩彻要去接待客人了,就这般说道。 “嗯,你去吧。”韩彻冲三娘笑了笑,转身也往正厅走去。 待到韩老三将人请到正厅时,韩彻见到的果然就是一位不过十七八岁年纪,长身玉立的年轻郎君。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目光如炬的高大随从。 “下官见过殿下。”韩彻忙上前作揖行礼。 难怪韩老三之前来汇报时,会说对方瞧着很是不一般。作为新上任太子的嫡次子,正经的皇孙,所展现出来的气质确实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只是韩彻自问从未与这些皇子皇孙们有过往来,倒不知对方今日特意找上门来又是为何。 “韩大人勿要如此多礼。”李泽这时也快步上前,伸出双手扶起韩彻行礼的两条胳膊。 “殿下请上座。”接着,韩彻又唤韩老三准备茶水待客。 这李泽倒也也未作多少客套,在随韩彻入座后没多久,就直接表明了他此次前来韩家的目的。 今日朝堂上,对于韩彻所提议出来的改良运输法,李泽觉得十分可行,又一直记挂在心上。于是这才会估算出韩彻的下职时间,直奔府上来做详细探讨。 知晓李泽是为这事而来,韩彻也很是高兴。 要知晓物资运输这块若真能得到改良,何止是国库每年至少能节省数十万两的银钱,全国各地的百姓也能因此受益良多。 韩彻便仔细与他讲解了何为段运法。 说起这段运法,原是出自于唐朝时期的一位极具理财能力的宰相刘宴。漕运就是在他的改良下,由直法改成的段运法。 古代运输途径主要分为陆道和水道。 如粮食这类大型物资运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助水道运输势必就会比陆道运输更为省力和快捷。于是就开始有了漕运,也就是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 在去年年底,京城缺粮问题刚一爆发,韩彻当时就想到了这事。 为这事,韩彻在这期间还查阅了许多资料和舆图。甚至关于如何分段,具体又在哪处设置运输段,建立准运站和设仓贮粮等,韩彻都有做初步计划。 韩彻在做这些讲述时,李泽也听得十分认真。显然李泽平时对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功夫和研究,所以他还能针对韩彻所讲述的一些点,时不时提出他的疑问和看法。 于是讲到兴致彻底上头后,韩彻索性就直接将李泽邀请去了他的书房。 在书房里,韩彻拿着他这些时日做出来的改良漕运的图纸,讲述一些要紧点时,就更为的具体细致。 李泽听得也越发投入,他原是主要为着改良漕运里的分段法而来。在跟韩彻做这一番讨论时,不免又被他带到了“平籴法”上去。 简单来说,就是调节粮价。 事实上,朝廷一直都有在择选地方设置常平仓去进行平粜或平籴,用以调节粮价和赈灾救荒。 只是政策是政策,在实际实施的过程里却是问题重重。 首先是监督上的问题,以时下这种在地方上的治理模式,几乎所有地方上的事务,都是当地的地方官员说了算。 在收粮时,地方官员说今年辖下要收多少粮入仓,就收多少。他们说以什么价格去收,那就以什么价格去收。 在放粮时,同样也是地方官员说要放多少粮,就放多少。以什么价格去放这些粮食,也全都是由他们说了算。 如此一来,所谓的常平仓就成为了喂饱这些地方官员而设立的不说,朝廷每年还要划拨一笔银钱去负责其中的开支,百姓的负担也因此加重。 朝廷没办法时刻监督管理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最为需要粮食的关键时刻,一些地方的常平仓还拿不出粮食来。 就好比这一次京城出现严重缺粮,急需往就近产粮大区调拨粮食时。其中也不是没有出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