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_横刀十六国 第5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横刀十六国 第514节 (第1/2页)

    第六百八十六章 盟誓

    “陛下言重,我等岂敢,只是……龟兹一战,耗费粮草牲畜无数,士卒厌战,实无力远征天山以北……”乞伏司繁带头道。

    从其他豪酋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此人在秦凉一片颇有威望。

    与弗斯、出连、叱卢等部居于金城郡苑川、勇士川一带,有七万帐牧民,实力强劲,但也非常聪明。

    见大梁西征,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率先投奔慕容垂,跟着没少吃肉,私吞了不少钱粮和青壮。

    “既然如此,你乞伏部就不要去了,留在苑川,好生繁衍生息。”李跃半开玩笑道。

    此人想趁机要价,李跃却不惯着他。

    不想去,就不去好了,以后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挥手令人抬来斥候制作的西域沙盘,指着龟兹道:“与天山以北、葱岭以西相比,龟兹不过一隅之地而已,葱岭以西遍地牛羊瓜果,城池无数,攻下一城,朕便封其为城主,攻下一地,朕便封其为太守、将军,若能灭一国,朕便封其为国主!”

    话说的漂亮,葱岭以西什么情况李跃暂时不清楚,河中诸国也不是泥捏的,想要击破他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且即便打下来了,怎么封,最终解释权还在大梁手上。

    不过这些并不阻碍他们的野心。

    劫掠是这些人的天性,一听葱岭以西如此富庶,顿时两眼火热起来。

    但乞伏司繁却浇下一盆凉水,“葱岭距凉州数千里之遥……形势不明,我等装备低劣,战马羸弱。”

    李跃望了此人一眼,貌似一脸忠厚,但忽闪忽闪的小眼睛说明此人并不简单。

    秃发、沮渠、乞伏都不是简单货色。

    感受到李跃目光,乞伏司繁连忙拱手,“陛下恕罪,小人一向耿直,有什么说什么,绝非有心顶撞陛下。”

    其他豪酋睁大眼睛望着李跃,弄得堂中气氛有些僵持。

    乞伏司繁是弗斯、出连、叱卢等部鲜卑的盟主,在河西诸部中有很大影响力。

    而且上一次跟随慕容垂攻打盘踞在湟中的匈奴豪酋康宁,出力甚多,不能一刀砍了,不然其他诸部不好看。

    此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李跃再抛出一个诱饵,“尔等自漠北万里迁徙,难道还惧几千里西域?尔等若是出征,大梁先提供盔甲、军械、粮草,攻下葱岭以西后,再以奴隶、金银偿还即可。”

    黑云军中有不少当年羯赵、冉魏、燕、秦等国的盔甲、兵器,虽然也都能用,但肯定比不上荥阳、山阳铁坊新改良的装备。

    不如拿出去流动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装备、粮草问题全都解决了,当即就有豪酋大笑起来,“哈哈,陛下待我等一片赤心,我等岂能再挑三拣四?我彭部愿意西征!”

    卢水胡豪酋彭寿拱手道。

    卢水胡也是西北首屈一指的大部族,殷商时代便在西北繁衍生息,不过成分比较复杂,有匈奴、月氏,亦吸收了羯胡、羌氐、杂胡、秦胡等部族。

    散落在安定、湟中,以及河西。

    “好,朕封你为平狄将军!”李跃张口就来。

    话一出口,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在场之人不都是夷狄么?这个平狄将军封的实在有些唐突了。

    众豪酋果然神色复杂。

    但彭寿却一脸喜色,单膝跪地,无比隆重的拱手一礼,“臣,定为大梁赴汤蹈火!”

    封他为平狄将军,意味着李跃没把他当外人,彭寿自然大喜过望。

    东汉时,卢水胡就多次协助汉军出征西域和匈奴,汉羌大战,这支部族也跟着汉军鞍前马后的讨伐诸羌,可谓军功卓越。

    西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彭部首领彭护还向司马炎进献嘉禾,以为祥瑞。

    如今河西诸部中,就属他们最听话。

    之前起兵作乱的卢水胡,是其中另一大分支沮渠部,匈奴后裔,联合羯胡等一起作乱,与彭部大战,最后被王猛扫平,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所以李跃对彭寿不吝重赏,拉一批,压一批,乃是常用的帝王心术。

    其实西北这些匈奴、鲜卑、羌氐汉化的已经差不多了,从名字都能看出,野心勃勃之人毕竟是少数,就连汉羌大战,根本原因是东汉将羌人拒之门外,被有心人利用。

    对他们,李跃既防之,亦用之。

    “我等亦愿为大梁出战!”

    有彭寿带头,其他人再也按捺不住了,将乞伏司繁晾在一边。

    不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其他豪酋没有彭寿的待遇。

    “好,尔等不负大梁,大梁亦不负尔等!”李跃大笑。

    “陛下英明神武,小人一时愚昧,愿为大梁效犬马之劳!”乞伏司繁一脸坚决。

    李跃心中佩服此人演技。

    不过当着其他豪酋的面,也不好太针对他,以免被人说成心胸狭窄,破坏团结友爱的气氛,只要愿意西征,将来有的是机会治他。

    堂堂一个中原帝国皇帝,若是玩不过他,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心中记下此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