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拯救我们的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拯救我们的弱 (第3/4页)

最终的目标就是解决人类在地球上的贫困和饥荒问题。有些时候,我们确实一直在关注着我们眼前的烦恼,而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源。我们不能通过更深刻,更理智,更长远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人类的弱根性,从而更多更好地开发富有的人类世界,这本身就是我们在认知上的短视,以及人类智慧发展不足的总体表现和期待开发的共识。

    科学、智慧、理想和更有远见的眼光,是人类摆脱恶劣环境和贫穷落后的关键!社会的进步,不能单独依赖于劫富济贫,把少数有钱人的财产,分享给多数没有钱的穷苦人!这种革命方式,不是最终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而是使用暴力平衡的一种体现。

    而要为更多贫穷困苦的穷人,打造良好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首先开发他们的智商,教会他们如何善于使用工具和智慧,进行有效的自我解救。因此“授之于渔而非鱼”显然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值得信赖的基石!

    有时,我们往往只是愤怒于当前的生活和环境上的不理想因素,而让理智和创造性的思想,彻底泯灭。并且,让它们误入歧途,扰乱了我们正常的思维程序。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且必将产生出诸多的怨恨,一任思想上的愚昧弱根交错盘桓、生根结果。最终,导致我们将个人的责任和行为方式,推向这个我们认为是万恶的社会当中去,从而产生各种不平、混乱、狂燥的恶劣情绪。

    至于,造成贫困落后的原始根源在那里,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却让我们无从说起,更别说付诸实践了——这就是普遍性的所谓愚民思想!

    而能够在危难时刻救民于水火的,能够在痛苦时刻理悟人性弱视的,能够在关键时刻发现人性弱根的,是堪称为圣人的先知,是堪称为天才的伟人,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上面的那位富人,我觉得他应该是属于这种人;还有那位老师以及恩斯特?史都林格博士,他们都是

    在这里,我也想起鲁迅先生,想起他弃医从文的那一段往事。我坚信,鲁迅先生也是一代伟人,一个先知先觉的圣人。

    6。

    1923年,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鲁迅先生原本在日本是学医的,后来,他在一部影片中,看到中国人如此麻木的精神,写下这一段深刻记忆的话语:

    “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前的一段经历,看到这里,我们都知道,要想改变一个民族的贫穷和落后,得先从思想和根源上开始,只有解决了愚昧和无知的本性,才能从根本上唤醒一个民族的奋斗觉悟。贫困和落后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自身的愚昧,而靠一个人救死扶伤,又能拯救多少生灵呢?除了依靠我们的自觉自悟,自救自立,又有谁能拯救我们呢?

    因此,当一群人的思想麻木到成为示众材料和看客时,那么,就注定他们要成为被征服的对象的被奴役的群体

    7。

    一直以来,中国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说起这话,并不是绝对的自私自利。能够帮助别人固然是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