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嫡长子 第1节 (第2/2页)
皇心中已经答应的吗?” “哪有父亲不让儿子读书的道理?”皇帝缓缓的说,“只不过……皇儿太小,还是个孩子。他们可以逼迫朕,但是不该强迫你。” 朱厚照很难说这不是个好父亲。虽然说是软弱了些。 至于读书,朱厚照是不反对的,甚至会去主动读,总不能古文不通,写个毛笔字像狗爬的一样。最后看不懂叫太监来批红,那当的是什么皇帝? 但实际上,臣子们所说的读书,大概是讲着圣人之学,一遍又一遍的警告储君,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否则就是昏君,会背历史骂名。 按照这些圣人弟子的路子把自己搞成一个木雕泥塑,那便没趣了。 可以理解他们想防止太子不学无术成为昏君,但手段粗暴,其实就是迫使你听话。 这个皇帝只有输入儒家那一套价值观程序的机器人才能当得令他们满意。 关键令他们满意了之后,这天下就真的太平,百姓就真的富足了吗? “父皇想要怎么做?” 皇帝摸着儿子的头,“朕想,过了冬日再说。起码也要等到明年春天,天气转暖。皇儿,也好多陪我一段时日。” 朱厚照问:“那,外庭的臣子们会答应吗?” 弘治没想到,自己这么小的儿子竟然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忽然觉得有些心痛, 照儿可是大明的太子,他唯一的儿子,是什么让这么小的孩子心中种下了‘害怕外臣不同意’的种子? “咳咳。” “父皇?” “朕没事。”皇帝不想把自己心中的情绪传染到儿子的身上,还是强撑着笑容,“这样吧,朕和皇儿做个约定,这件事朕一定帮你做到好不好?” 朱厚照没想到皇帝还有这样的玩心。 “好。那我听父皇的。” “嗯。”皇帝心情平稳了不少,说了那么多也有些累,后边儿便有些乏。 朱厚照适时退出暖阁, 只是今晚的事情还是放不下。 他看了一眼送他出来满头白发的公公。 “殿下。”此人是萧敬,侍奉弘治皇帝已经许多年了。 “萧公公,最近劝我读书的奏疏,很多吗?” “殿下询问,老奴不敢不答。只是奏疏一事,事关国政,老奴……”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老奴也不知晓。” “奏疏在哪儿?” “在御案。” “好,那萧公公去吧。” 这些太监碰不到奏疏倒也正常,但是他是可以的。 反正弘治皇帝不会、也不愿把他怎么样。 换个其他时候,这么干可是大罪。 朱厚照不管那一套,奔着御案就去了。他个头小,够不着,就爬上了龙椅。 案上是整理好的折子,文房四宝齐聚,还摆了上好的宣纸。 只有一份奏疏被扔在一旁, 繁体字只能认个大概,而且古代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认起来有些困难。但也不是读不懂。 尤其这个名字,朱厚照一看就懂了:东宫出阁讲学疏。 正儿八经的历史上,大臣们的确为了皇太子朱厚照的教育问题和皇帝展开过长时间的斗智斗勇。 皇太子的教育问题在这个年代也是绝大的问题。 皇帝总是拦着皇太子读书,至少有两点是文臣绝对不能接受的。 其一,皇太子如果不和老师们在一起,那势必整天和太监在一起,小孩子和谁玩就和谁亲,尤其朱厚照已经八岁了。 这样下去,太子靠近太监而不是文臣,这日子每过去一天,将来文臣集团就离决策核心远一分。 其二,帝师的身份是很大的光环。一直拦着,就是挡住了很多人的荣华富贵。 但弘治皇帝对于皇太子的宠爱不下于太祖皇帝对懿文太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读书那么苦,孩子那么小,皇帝怎么愿意? 这样,矛盾就种下了。 弘治七年,兵部尚书马文升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搞了套教育方案一起呈上。 皇帝的回应是“嘉纳之”。就是非常不错,我都同意。 但是嘴上说的溜,身体却很诚实,一点儿具体的行动都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