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_大明嫡长子 第1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04节 (第2/3页)

都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京师戒严正是为了此事。

    阁臣李东阳听说的时候,心如枯了一般,“世人都称李公谋……可怜我以为看清了东宫戒严京师的用意,却始终未想到,还有这第三层目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李旻被扔到南京去了,接任他的是张天瑞,而接任张天瑞右中允的则是费宏。

    这是先前张天瑞和太子推荐过的人。当时朱厚照没有立即启用,人,仍然在詹事府熬时间。

    这次算是给他一个机会,同时也提拔一下年轻的官员。

    与他一同升任,接任杨廷和左中允位置的也是詹事府属官,担任编修兼校书的靳贵,时年三十五岁。

    靳贵这个人,在后来的正德朝廷里也入阁了,他的性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那种单位的小透明人。

    一生简重静默。心里静、行事静,如果有御史参他,他也不喜欢回应,反正就是做自己的事,如果实在反对我的人多了,那就辞职,归乡读书,后来他就是这样。

    但他也有自己的主张,就是提倡典雅、反对浮华。

    在名利场有这种初心,也不容易。朱厚照听说后还是把这个人提到了自己身边。

    与此同时,右谕德王华到山东走马上任,布政使可是大官,至少在太常寺少卿焦芳的眼里是大官。

    眼看太子府属官一个一个的获得大用,他这心里也开始痒痒,鞑靼使团来了之后,鸿胪寺卿周度和太子的关系似乎不睦,这就让他觉得有了机会,说不准就能‘异地升任’。

    而且,太子现在很需要朝堂上出现为他说话的声音。

    因为整军之后,朝堂一片哗然,反对声音较大的是兵部尚书马文升。

    其实格局都是这样演化的,已经是高官的人太子能给他的不多,职位较低的人则一心想往上爬。而且年轻人更有冲劲,倾向于有所作为。

    朱厚照近来频繁的调动官员,其实也是要给出这样一个讯号。

    整军之后,朝堂立马掀起了大争论。

    上疏是不管用了,到了宫里就被皇帝留中。

    所以马文升及吴宽等官员在早朝之时,面陈痛诉,

    朱厚照还在文华殿读书时,就有小宦官寻着间隙过来告诉他,奉天殿吵成了一团。

    用的是‘吵’字,他这颗心就不慌,

    能吵起来,自然就是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经营到现在,已经不是一边倒的局面了,那还担心什么?

    兵部尚书马文升一身红袍,他也是老臣了,威望极高,上来就说皇太子当着达延汗三子的面,显示朝廷在备兵,这不就是激着旁人来打你吗?这岂不是为了一己之意气,而置天下黎民于险境?

    继而也有官员反驳,“太子殿下是大明的储君,自然是要展现我大明的武功,朝廷整军之策本就是光明正大,何以不能示人?难道殿下不提,鞑靼人自己便瞧不见?!”

    类似这样的争斗与吵闹持续了很久,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激烈。

    这个时候京师开始出现一种叫做《明报》的东西,上面开始刊登一些朝廷的国策,譬如整军,从圣旨、到目的、到动员,一篇系统的文章被列了上去。

    虽说妄议国政是不允许的,但大家都知道,背后是太子。

    所以也没有人去攻击这一条。

    文官集团对此很警觉,他们最近被逼得太狠了。

    “太子殿下这一套已经用的很纯熟了,便是不论做什么都先占住大义,譬如学宫是为穷苦百姓,整军是为朝廷强军,咱们即便反对,也是各讲各的道理,这样一来……”

    其实近来的效果已经显现了,就是如焦芳这样的人,蠢蠢欲动。

    吴宽同程敏政说:“朝中有许多官员开始倾向于太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