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嫡长子 第280节 (第3/3页)
一个五百年前的人争论这些既不会有优越感,而且也毫无意义,他只是在说朝廷的海上政策。 “所以伯安说要有海上的‘山匪’来保护我大明的商船,朕才觉得可行,其目的就是要告诉这些蛮夷小国,我大明百姓即使到了海外,也不容不得谁随意欺凌。” “这件事,你且放手去做。朕原想升你的官,不过后来仔细想想,还是参政好些,这样你便不必拘泥于品级。可就是有一个麻烦事,现在似乎船只紧缺。” 王守仁想了想,“陛下,福建倒也查了几家走私的商人,若是陛下准允,臣请将这些缴获船只赐臣。先解了燃眉之急再说。” “准奏。” “谢陛下。” 朱厚照仔细的看着三十来岁的王守仁,那是越看越欣赏,因为此时的他已经露出了‘文人封爵’的气象。 假如这支水师部队真的给他弄出花样来,在海上打几场胜仗,凭什么不能封侯? 而且现在这年头可没有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如果需要打仗,那就打好了, 开战的原因当中就有一条:白银。 其实大明是银、铜两贫的地区。仅有的一点银矿也不够庞大的陆地人口和经济规模来使用。 所以货币在我们历史上就是一个尴尬的事情。 就以铜钱为例,因为缺铜,所以就导致只要封建王朝认真铸造铜钱,那么铜钱本身的价值很高,钱拿过来炼化了,反而更值钱。可要是粗制烂造,那玩意儿就没法用,很容易造假。 而就白银来说,隔壁的日本正是从16世纪开始成为世界性的金银出口国。 而其需求,正是来自大明,其实包括日本在内,世界上的白银都在大量流入中国。 张居正后来实施一条鞭法,其基础就是白银货币化。也就是整个国家已经拥有这么多的白银。 否则国家都缺白银,你非要一条鞭法跟老百姓收人家没有的银子,这不是要人命吗? 事实上,尽管如此,当时也有很多人记载,大明许多百姓是手中有粮,但是没有足够的渠道换成白银。当然这是后话。 而再站高一层想, 白银是什么玩意儿?金属。 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 大明出口的是啥?丝绸、瓷器、茶叶。 这都是正儿八经的实际产品,老百姓一点一点干出来的。结果呢,坐在银矿、金矿上的人把山上的东西挖一挖就把这些产品换来了。 开海开了半天,其本质也是要用劳动换取一点货币。 但如果我们也可以直接开采白银呢? 虽说这不是无限制的,因为白银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无限开采,到一个阶段国家必需改换为金本位。 但是就眼下和未来几十年的阶段来说,若是能有银矿最好……而日本这会儿是战国时代,各诸侯之间相互争斗,为此疯狂的开采白银。 葡萄牙人称这个时候的日本为‘白银之岛’。 国内的顾炎武也说‘日本无货,只有金银’。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花三十五万两银子很值,首先至少养活了大明一些百姓,其次也有一些海上武装力量,最终呢,也许可以尝试一下那个目标。 也正是因为朱厚照的思绪延伸到如此远的未来,再回过头来看王守仁才会觉得此人必有大用。 所以心中是很难忍得住对王守仁的欣赏之情。 之后的几日,即便很忙,皇帝也是抽出时间不停的召见他,陪侍左右, 经常性的也有会入宫的大臣,他们总是不约而同的见到王守仁,有的时候不仅福建的事,其他地区的一些事情,皇帝也会问问王守仁的意见。 这样的圣宠先前已有端倪,但这次来得突然、急促而且胜过以往任何一个臣子。 以至于又过上几日,宫里传出一句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