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第91节 (第3/3页)
农家也要和墨家相互合作,制作出此时更符合百姓们需要的农具。 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杂交水稻的培育! 农明生到达岭南的第二年,就让自己最有种植经验的师叔农文稻来了岭南,到了这里他们和原来岭南的农官碰头沟通,这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原来岭南的农官已经尝试着将不同水稻培育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这种嫁接的技术在果树中常见。但在水稻中却是他们第一次听说。一时间师叔两人都非常感兴趣。且二人对水稻了解非常深。比岭南当地的农官还要清楚。 他们是从蜀郡过来的,蜀郡当地的稻种就非常矮小,平时的风难以吹倒,除了产量上不如岭南的,其他都很符合要求。 岭南的农官看到实物后,简直是两眼放光。 “这稻子,这径干竟然如此粗壮!便是小一点的台风也不会被吹倒吧?”刘农社痴迷道。 他已经根据王怀玉的要求做了八年的杂交水稻实验,原本觉得荒唐异想天开的东西,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出了一些成果。虽然只是在稻子产量上有上下的浮动,或者是叶片大小的变化,成熟早晚的时间等这些影响不大的方面。 但是这给了刘农社信心,让他也相信了王怀玉所说的,只要多加实验,找到更好的母本进行培育,他们总会种出亩产千斤,风吹不倒的水稻的! 农明生二人第一次接触到杂交水稻的想法,但他们一上手实验一遍,就知道这个是个很成熟的理论,甚至像是已经有人常识过了这条路能走,只是忘记怎么走而已。 他们要做的,就是沿着路上的痕迹找到终点。 农明生师叔侄两人瞬间沉迷于此,每天和农官一起披星戴月的查看实验田,到野外乡下寻找更好的稻种。 第138章 山间的野稻,来自全大齐各地的稻种,这些年在王怀玉的有意收购下已经攒了满满几大罐。有的甚至在试验田里面栽种了不少。 有了这些基础,农家想做实验就更方便了,加上想要产量的提高,对化肥更加重视。在他们天天催促下,道家的人也是烦不胜烦。但没办法,王怀玉给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他们不得不放下炼丹转而去炼制化肥。 大学建设好了,先生也从各个地方领域招来,作为第一批学生的苏栋梁背着自己的行囊,站在高大的校门前,仰头凝望。 “这就是我的大学啊,不愧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校门古朴典雅却刻画了我们那么多个民族的图腾。”苏栋梁感叹道。 苏栋梁是汉人,但是他的母亲是苗族人,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他见过有相处得好,也见过世代为仇敌的。但是不管如何,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个地方会将所有民族的信仰融合到一块。 然而在天工大学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有各个民族的特色。校门如此,进到学校里面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根据地形地势和学科特色,每一门学科的建筑都不一样,里面雕刻的花纹也不一样。 就像苏栋梁入学的农科,学院的主建筑楼是小麦,水稻这样的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瑶族信仰的太阳以及壮族的铜鼓。 书院的服饰也都是统一的。不过不同学科的学子穿着的颜色不一样,像他们农科的就是深青色。既耐脏又显得有生命力,非常适合下地也符合他们的形象。 对于化学科的就是采用他们道袍的形式,染制成藏蓝色。物理课的则是深褐色,便于他们做实验使用。 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特点,校服是统一免费发放,全部由王怀玉个人承担。 学校在后面也是会慢慢移交给官府,但王怀玉为了确保这一个文化阵地,哪怕是移交了也要保留一半以上的决策权。 这个大学不管是选址,还是设计找人来建造。以及出钱,选学生,找老师。全部都是王怀玉一手包办的,拥有一半的决策权自然没有人质疑。 大齐历法七月初一,正上结束夏收夏种的好日子。以往人们忙着出去找工作,忙着开荒办喜事,今天则是忙着在大学门口观看开学典礼。 天工大学开学,这是平河县乃至整个岭南的大事。在日子刚一出来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满怀期待。 到了这一天,天工大学门口外,除了拉了警觉线的地方,外面挤得人头攒动,大人小孩嬉嬉闹闹,伸长了脖子,惦着脚往里看。小孩子有的还被大人放到脖子上,尖叫着四处看。 生意精明的小商贩,这个时候已经是把吃喝玩乐带过来了,就用一个小背篓背着,专往有小孩子的地方去。 “大哥大姐,糖葫芦咧,我们岭南自己做的蔗糖,甜得不行,要不要给孩子来一串?” “水果糖水果糖,荔枝味的橘子味的都有,大姐给孩子来一颗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